基础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震害表明,强烈地震对建筑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们认识到现行抗震设计思想在抗震设计理念和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隔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尽管隔震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毕竟尚处于发展阶段,距普遍推广应用尚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对隔震效果较好的滑移隔震技术,国内外对其研究尚不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结构隔震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隔震结构的组成、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隔震元件的分类、性能等。在阐述了基础滑移隔震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基础滑移隔震元件的本构关系模型,结合3D-Basis系列程序,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针对滑移摩擦隔震结构体系,选取滑移摩擦系数作为控制参数,对滑移隔震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当摩擦系数发生改变时,对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表明当摩擦系数较小时,建筑物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由于纯摩擦滑移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滑移量过大,且震后隔震层残余变形又无复位功能等缺点,论文针对摩擦滑移隔震和橡胶垫隔震的复合隔震结构,主要考虑滑移摩擦支座的摩擦力大小和橡胶支座的屈服力两个影响因素,对复合隔震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表明复合隔震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隔震结构,通过摩擦滑移支座的摩擦力和橡胶垫支座的屈服力的比值,提出了一个反映复合隔震效果的复合系数,通过计算分析建议复合系数取值为0.4—1.0,以达到比较好的隔震效果。
其他文献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兼有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我国修订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GB50011—2001)中,要求对这种结构采用
随着性态抗震设计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地基和土工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单纯的强度判别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以变形为主要控制参数的危害性分析方法和技术将被广泛应用,这对现有的
高层框架结构设计时,梁板和柱常常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柱的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通常梁柱节点区采用柱子的混凝土浇注即传统节点,但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不便。节点核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剧增,且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300kg,年增长率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渗透和影响,未来的工程项目,将越来越多地采用EPC总承包的模式进行建设。为了更好的与国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修建的大跨梁式桥中,带挂梁的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是主要桥型之一,T型刚构桥虽然因为结构的特点在施工及服役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运营过程中,
可展开折叠网壳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是网壳结构设计制作的重点。影响网壳极限承载力的各因素具有随机性,传统的设计理论(网壳结构技术规程仍采用的是安全系数法来保证结构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已有应用,但是,碳纤维布的锚固和预应力张拉技术一直是工程领域的两大难题。卓静针对这一现状,发明了波形齿夹具锚解决这个问题。卓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耗能减震建筑结构体系,有着很好的抗震能力及发展前景,它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然而,在耗能机理与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
随着各种各样工程建设加速发展,大坝、地下工程、边坡和隧道等相关的岩体工程将朝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对公路、铁路、露天采矿和水利行业边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