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赣两省红茶包括祁红、宁红、河红。其中宁红产区主要在江西修水、武宁等县,宁红始创于清道光年间,道光末年开始闻名于世。河红是江西铅山、上饶等县所产红茶的总称且自近代以后几绝迹于世。祁红的产区主要位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浮梁一带,其所产的红茶因品质较高是我国茶中之精品,被誉为“红茶之王”。祁红始创于光绪元年(1875年),自投入市场后反响极好,在我国出口茶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在国内各产红茶区,还是与新兴产茶国家如印度、锡兰等国所产之红茶相较,祁红都首屈一指。近代以后,我国茶叶贸易日趋衰落,祁红、宁红也难逃命运,加之皖赣两省的红茶生产因循守旧导致成本剧增,红茶外销举步维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印度、锡兰、荷属东印度等的红茶大量投入国际市场,皖赣红茶的国际销售环境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皖赣两省红茶的生产、制造、运销等因循守旧,处处受限难以获得长足发展。民国时期政府当局对祁门茶业改良颇为注意,1914年农商部创设了安徽模范茶场;1932年11月又改名为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1934年9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实业部以及皖赣两省府对其进行改组合办,即祁门茶业改良场,旨在研究红茶的生产制造。必须指出的是茶业改良场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技术方面,同时对旧茶园的整理恢复以及新茶园的开辟等方面改良场的工作也很有成效。但是其实施范围有限且在诸多方面未能涉及,例如祁红的运销方面始终未能摆脱旧有体制,红茶销售仍受茶栈、洋商等的剥削。皖赣两省地方政府看到茶业的不断衰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经济生活,为振兴农村经济、谋求红茶发展的新出路,皖赣地方政府于1936年发起成立了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该会的宗旨是摆脱洋行操纵,为民谋利。由地方政府发起成立的红茶运销委员会,在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从茶栈洋行的手中夺回长期被把持的红茶运销权力。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旧式的洋行茶栈必然会群起反抗。但是在利益的作用下,洋行茶栈最终还是妥协了下来,且地方政府、茶农茶商、茶栈和洋行、中央政府在此次红茶统制运销中均扮有不同的角色。本文侧重于分析皖赣地方政府对红茶实施的统制运销,并对此次红茶统制运销进行评价。实践证明,这场由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发起成立,茶商积极参与的统制红茶运销运动,并没有积极地将茶农调动起来,茶农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利益。皖赣红茶统制运销并没有取得其所预期的效果,我国茶业的现代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