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起源之一隅——以《汾水》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m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76年至1981年山西省文艺工作室出版发行的《汾水》杂志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梳理考析相关作家作品基础上,展现复杂的新时期起源脉络,侧证新时期文学起源之讨论。《汾水》作为《火花》和《山西文学》对接的夹缝、桥梁,承接了“十七年文学”与“八十年代文学”,呈现出山西文学转型期的基本风貌和发展情况,对山西当代文学进程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对《汾水》办刊背景及刊物相关内容做了介绍、统计。1971年后思想文化界趋于放宽的政策、大批地方综合性文学刊物复刊潮以及山西文艺界人士多方努力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推动了《汾水》创刊。刊物创办六年间,不仅发表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发掘扶植了一批新人作家。本章从时代镜像、栏目设置及编辑队伍的角度考证山西新时期初期多种话语力量交汇互动,以此展现《汾水》在新时期发轫之初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对《汾水》刊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进行文本分析,从主题嬗变、“新时期人物”构成两个维度入手,观照同时代“伤痕文学”思潮创作,发现短篇小说文本主题上体现了山西新时期文学“起源”的复杂渐进,既有“文革文学”叙事模式残存,也有新时期话语的隐现,没有着意渲染“伤痕”,大部分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递进。  第三章展现《汾水》时期山西几代作家的共同创作与代际更迭,重现创作者当时的创作观念和写作历程,有助于阐明《汾水》时期文学场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方面,“山药蛋派”延至“晋军”的几代作家创作于全国思潮对接,另一方面,“山药蛋派”传统书写主题和艺术风貌继续传承,又于一般理解中的新时期思潮有所疏离。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为促进我国性与生殖健康领域更好地发展,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拟于2010年5月25-27日在上海市举办“性教育及性与
如今,4G网络的发展已经成熟,同时商业化运行也已经非常稳定.信息化时代不断进步,对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5G网络技术应运而生.随着5G标准的逐步敲定,其逐步从技术走向应
从早期的网络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2012年的《屌丝男士》网络剧达到4.2亿播放量,覆盖网民人数多达6000万,再到如今《盗墓笔记》、《太子妃升职记》、《余罪》等大量网络剧的涌现,“网络剧”这一名词再次响彻互联网,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网络剧的力量。  就连院线也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网络剧身上。如今,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好莱坞类型大片;一类是经由话剧、小说、动漫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可以说是达到普及的一种情形,计算机与互联网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推动
期刊
1月中旬,欧洲委员会下属的卫生委员会主席沃尔夫根·沃达格于抨击世界卫生组织夸大甲型H1N1流感疫情,助疫苗生产商获得巨额收益。随后,1月26日,欧洲委员会就这一“甲流门”事
元宫词在继承前代宫词的基础上,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对后世宫词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追溯了宫词的发展,并对元宫词的概念进行界定。考证出元代宫词作者有柯
巫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称,系指以原始思维为心理机制、以巫术观念为基础、以巫术为核心手段,由巫师按照一定的仪式和内容主导的原始文化。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原始先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