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动态拣货优化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配送中心对拣货作业的要求不断提高,拣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为提高整个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本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拣选作业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挖掘的有用信息反馈到作业中,优化拣选作业,减少拣货时间。本文将从储位分配、订单分批和拣货路径等三部分对拣货作业进行优化。先基于大量历史订单数据并结合现有仓库布局和存储策略,运用EIQ-ABC法对仓库储位进行初步指派。同时,采用数据挖掘的关联算法综合分析货物订货频率和相关性,将相关性货物安排在相邻储位,实现储位分配结果的合理化。再对订单分批和拣货路径进行联合优化。建立了以大量订单为前提的拣货总时间最短为目标的联合优化模型,考虑双重优化的复杂性,设计一种嵌套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在满足拣货车容量条件下,应用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订单分批结果,作为外层优化的初始解;外层遗传算法优化订单分批结果,内层遗传算法优化拣货路径,内外层相互关联,相互反馈得到最优值。结果表明:与按单拣选、分批分步优化策略对比,联合优化模型得出的拣选时间最少,且随着订单量的增加,整体拣选距离和时间进一步减少,解决了传统订单分批和拣货路径分步优化难以获得整体最优解的问题。接着在大量拣货单同时拣选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货位调整与拣货协同作业的动态拣货方法。建立了以拣货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构建数学模型,分别设计了遗传算法和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最优化求解。结果表明:相对于遗传算法,混合遗传算法更适合该模型的求解,算法性能更稳定,求解得到的拣货时间和拣货距离也更优。在不同拣货单量条件下,相对于静态拣货策略,通过动态调整后续拣货单中货物的位置,可以进一步减少拣货时间,平均拣货作业效率提高5.38%。同时,随着拣货单量增加,节约的拣货时间和拣货距离就越多。最后在动态拣货策略的基础上,将拣货单排序、货位调整和路径优化合为一体,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动态拣货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拣货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设计了遗传和混合遗传两种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在不同拣货单条件下,相比于动态拣货策略,改进动态拣货策略的时间和距离都更小,平均拣货作业效率提高了 15.44%,可知改进动态拣货策略更优,且随着拣货单量增加,改进动态拣货策略的时间节约占比越大,效果越明显,更适合解决大批量订单拣货任务。实现了提高订单拣选效率,大规模减少运营成本,本文的模型和数值仿真的结论为实际配送中心拣货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正>本综述概述了目前分子遗传学对多姆布鲁克血型系统的研究状态。应用经典的血细胞凝集反应能显示出某种抗原和抗体的特性;免疫印迹法提供了1种能认识更多的多姆布鲁克血型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活猪运输受限,导致各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生猪价格一路攀升。肃州区生猪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笔者通过对肃州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该文通过分析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招股技术说明书来收集样本和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分析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这些IPO公司的抑价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与
该文对微网电压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协调无功功率分配的二级电压控制策略。所提的控制策略可实现无功功率分配及电压补偿。文中分别以直接电压控制、间接无功功率控制
随着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电网建设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目前,大部分输电线路建设数据主要依靠卫星遥感与常规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等传统方法获取。与传统方法相比,无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新型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风能、太阳能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其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简便,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地热能已成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发利用地热能,实现采暖、洗浴以及其他应用,已成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沧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分布广泛,是区内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据区内已有勘查资料表明,新近系馆
以18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在2种氮肥条件下测定了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指标,并按单穗重量对18个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吸收
随着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人类对海洋油气田开发的重视度也逐步提高,可达到的水深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也越来越深。面对水深导致的开发成本的大幅提高,一种新的开采系统---油气
人的品德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学前期,孩子从小的品德教育,关系到孩子以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目前,我们很多家长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养老服务形势,市南区注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