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政治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处于相对和谐时期,这为客观研究小品散文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平和的学术研究背景与可能性。一些文学大家的散文作品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成为半边缘或边缘文学,但时过境迁,今日,又成为备受喜爱的文学作品。那么,如何用一种现代学术眼光,通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来达到既能揭示个案本身即丰子恺、梁实秋小品散文所蕴含丰富的美学特征、美学旨趣、美学思想、美学范式;又能昭显小品散文这种文学体式在文学这片苑艺空间中独有的审美价值,从而为其在当今消费社会中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可能性;还能对我们的文学及文学史研究中存在着的小品散文研究盲区有所填补这三重目的,这正是本课题所设想的预期目的。首先,本文拟对所研究对象即丰子恺、梁实秋两人的小品散文美学研究的时限加以界定,同时,对本时期小品散文的整体审美格调加以详细阐述,为下文中个案美学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广阔的美学背景。其二,是对具体作家的小品散文的美学研究。从世俗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渊源以及作家自身修养等方面入手,探究丰子恺、梁实秋各自独特的美学思想,美学特征,及其散文文化品格。虽然是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但两位作家代表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丰子恺小品散文是将现实内容和小品散文这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能使其具有较高的功用和审美价值。梁实秋的小品散文是纯粹文学类作品的代表,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似乎并无价值,但在时下消费文化背景下,便又具有了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从对两位作家本时期小品散文美学研究,探讨小品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在特定历史背景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其三,对丰子恺和梁实秋的美学选择做出明确的断定,并对“革命”和“浪漫”两个名词做出美学意义上的重新判定与阐释。在这种新的意指下,两人的审美抉择反映出儒家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不同侧面,从而使对个体的研究回归到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反映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