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痔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肛垫下移学说”,并认为“它是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正常的肛垫病理性肥大即为痔”。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意大利的Longo在1998年首先报道采用PPH治疗痔病。2000年6月,姚礼庆教授在我国完成首例PPH手术。自此,PPH术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经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发现PPH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的优点。PPH手术方法,优势颇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因而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及早恢复正常工作。然而,PPH术后发生排尿障碍是常见并发症,给医患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如何防止PPH术后尿潴留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外敷药物透皮吸收,刺激局部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无创无痛的穴位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疗法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由于其安全有效,操作方便,故在临床广泛应用。五苓散穴位贴敷是我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外治法之一,现为了进一步评价五苓散穴位贴敷对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与安慰剂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够发现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目的:评价五苓散穴位贴敷对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预防和治疗PPH术后尿潴留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研究这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创的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方法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方法:五苓散穴位贴敷对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1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五苓散穴位贴敷的方法。将中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研末调成糊状,做成药饼,分别贴于关元、中极、气海,于术前1天开始,每天1次,用至术后1周。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的方法。将淀粉糊做成药饼,分别贴于关元、中极、气海,于术前1天开始,每天1次,用至术后1周。以两组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时的排尿状况和小腹症状、术后留置尿管的发生率、术后至排尿完全通畅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评分,收集整理分值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治疗前排尿情况分值等资料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治疗,两组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各观察指标的评分上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留置尿管的发生率上、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和术后至排尿完全通畅时间、首次排尿时的排尿状况和小腹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苓散穴位贴敷能明显预防和改善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较为有效的中医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