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心理教育课,正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常用的讲授式、活动式与诱导式模式,虽各具功能,也在不断改进、发展,但其实际运作仍沿用传统教育的“教导”思路,仍沿袭学科教学的“讲练”方法,学生“随教而转”的传统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探究适合其自身特点且具科学实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心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变化,本研究提出“对话—生成”教学模式。研究中主要运用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从“问题”出发,经历“理论可能”、“实践可行”、“检验可信”的建模过程,构建起揭示心育特点,凸现学生自主性的“对话—生成”模式(以下简称“模式”)。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五个方面对模式进行论证与说明。第一部分是模式概述,界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阐释模式的内涵;并分析模式的特点。第二部分是模式的理论依据,分别阐述自组织理论、对话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等对建构模式的贡献。第三部分是模式的操作实施,包括“三个环节八个步骤”。三个环节是从对话流程角度形象地概括出的“开源——畅流——渠成”,具体展开为“生活话题征集;典型话题确定;呈现情境与问题;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整合经验,引发感悟;行为训练,自觉养成;反思内省、自主生成”八个步骤。第四部分是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对话教学素养;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档案袋效果评价。第五部分,以“同伴关系指导”为例,具体说明模式的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