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我国农村居民的就医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农村居民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看病难、看病贵”等的问题仍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就医行为及就医效果,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研究较为深入,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倾向于对影响因素和特定群体的分析,描述性研究较多而理论建构较为薄弱。研究目的:通过对样本人群就医行为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就医意愿、就医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山东省蓬莱市、文登市、平度市、青州市、沂源县、阳谷县、鱼台县、沂水县、曹县等九县市27个镇81个行政村的2275名农民,收回有效问卷2226份,调查问卷有效率98.7%。研究结果:1.就医意愿: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就医意愿出现多样化趋势,出现“多层次、高需求”现象。“小病进卫生室、大病去县医院”是农民的普遍愿望。而乡镇卫生院失去了原来的地域优势,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2、就医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人群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个体属性及医疗保障等社会属性影响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新农合政策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农村居民就医意愿与就医流向出现差异。3、新农合、收入水平及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村居民的就医意愿和流向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建议: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能力。2.加强农村居民的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健康意识。3.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居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4.合理优化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布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5.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居民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