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建构技术及韧性结构特征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等学者对侗乡干栏式民居进行了考察,国内也开始对鼓楼单体进行研究,课题涉及到艺术性、演变性、文化性等内容;至九十年代,开始以测绘手段进行更科学的研究;至21世纪,对鼓楼进行整体性研究,这时构造研究才被学者重视。  鼓楼作为古代类似于塔的建筑,具有很好的抗横向力,虽然21世纪以后许多学者从营造技术、建筑类型、结构构件对鼓楼的构造展开了研究,却少有从韧性结构的抗横向力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  本研究先对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三个国家的具有抗横力机制的大木作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大木作阻尼机制理论模型,再通过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鼓楼来佐证。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侗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极高,侗族文化极为浓厚,鼓楼逾210座,具有丰富的调研资源,且该地区的鼓楼类型涵盖了其他侗区的所有类型,所以研究三江县的鼓楼具有普适性。  通过田野调查,从鼓楼的分布、类型、木构体系、建构工具和建构过程几方面,系统地研究鼓楼的建构技术,有助于继承和发展鼓楼的文化与技艺;通过测绘、Sketch up建模,以大木作阻尼机制理论模型为支点,解读鼓楼韧性结构抗横向力的原因,更好地理解阻尼机制的结构原理,将成果应用到现代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等设计中来。  对三江的鼓楼建构技术和韧性结构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三江鼓楼的设计到立架有一套系统的工法,鼓楼建构已经超出技术的范畴,已渗透到文化、艺术领域。  ②鼓楼的韧性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横向力效果,印证了大木作阻尼机制理论模型,即每个鼓楼至少可划分为两个质量块和准韧性节点。  ③鼓楼的阻尼机制经历了经历了栽柱式(独柱鼓楼)—柱础式(独柱鼓楼)—柱础式(“回”型鼓楼)—悬柱柱础式(“回”型鼓楼)四个阶段。现存的鼓楼的阻尼机制类型为柱础式和悬柱柱础式。柱础式有柱础式类型一和柱础式类型二两种,悬柱柱础式有悬柱柱础式类型一和悬柱柱础式类型二两种。  ④鼓楼韧性结构发展方向预测—吸收柱础式的优点,以悬柱柱础式阻尼机制为主流,不断提高质量块的自身结构刚性,同时使质量块间质量趋于相等,韧性节点应对横向力的能力不断加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商业、宾馆、娱乐等大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处于快速兴建之中。旅游型城镇商业服务设施通常既要满足居民生活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中皇山,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
殡葬建筑跨越时间、跨过生死为生者与死者建立了超脱尘世的空间联系,自古以来就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也涌现出不少家喻户晓的殡葬建筑,古代的明十三陵、金字
为了更好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2009年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大热潮。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时,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加上
客家作为中国八大汉民系中的重要民系之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当然历史的脚步同样也促进了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而在这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
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空间认知与寻路问题的相关文献,并以实际寻路过程作为线索,总结了已有的寻路设计原则。 论文在理论推导阶段提出了基于空间认知理论的空间分类方法,指出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央政府在新世纪初期针对农村发展适时出台的重要政策。伴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推进,合并型农村新社区在整合资源方面效
乡,又称建制乡,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基层、与镇同级的行政单位。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将镇乡分离,标志着乡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而长期的乡镇混淆,致使当前关于乡的发展
巴渝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追本溯源,其形成归结于远古巴人、巴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演变。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巴渝传统建筑,是巴渝文化和地域
砌体建筑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地域分布极广。由于建筑气候环境、砌筑方式、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很多砌体建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潮湿病害现象。潮湿病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