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中草药类物质绿茶由于其在肥胖及超重问题解决中的特殊功效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抑制肥胖控制体重的机制,目前主要来自于增加能量消耗,对于其改变能量摄入的机制尚不清楚,而味觉系统是动物食物摄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本研究假设绿茶的长期摄入改变动物味觉外周感受器味蕾特征,从而改变动物味觉行为,进而改变动物能量摄入,达到体重控制或降低体重作用。本研究以ICR成年小鼠为实验对象,绿茶及绿茶中主要活性成分(咖啡因、茶多酚、茶氨酸)暴露成年ICR小鼠21天后,以小鼠的舌上皮为材料,运用舌上皮整体装片技术、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探讨了绿茶长期摄入后味觉外周感受系统的特征变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通过经典动物行为实验,分析了长期绿茶摄入后小鼠可口性和高能量食物偏好的变化。结果如下:(1)绿茶及其活性成分暴露改变味蕾基本解剖形态绿茶及其活性成分暴露改变小鼠茵状味蕾基本形态: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绿茶和所有活性成分长期暴露后均显著减小菌状味蕾的最大横截面积,从对照组1000μm2左右降低到刺激组的900μm2左右;绿茶及咖啡因+茶多酚刺激组显著降低菌状味蕾的数量,降低约17.5%和14.3%。0.5%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均显著减少菌状乳头味蕾中味细胞数量,分别降低约22.8%、14.5%、22.5%。绿茶及各种功能成分长期暴露影响小鼠软腭味蕾中味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绿茶、咖啡因、0.5%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均显著减少软腭单个味蕾中味细胞数量,分别降低约15.8%、14.5%、16%、19.2%、10.7%。(2)绿茶及其活性成分暴露改变味觉信号传导及味觉敏感度调节相关蛋白表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绿茶及其不同功能成分长期暴露后改变味蕾中不同叶觉信号传导蛋白的表达,并且这种改变具有区域差异性。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绿茶及其所有功能成分长期暴露均显著降低单个菌状味蕾中α-gustducin(α-味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分别降低12.3%、20.9%、17.6%、15.3%、16.7%、20.9%(按图上顺序)。对轮廓状乳头与软腭中单个味蕾中α-gustducin阳性细胞数量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除了咖啡因暴露降低轮廓状乳头味蕾味细胞中味蛋白表达)绿茶、茶氨酸、咖啡因+0.06%茶多酚长期暴露降低菌状乳头中表达PLCβ2(磷脂酶Cβ2)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分别降低18.3%、14.2%和15.1%左右;软腭中PLCβ2阳性细胞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约是19.6%、21.2%、15.3%、21%、9.3%和23%左右(按图上顺序):轮廓状乳头中除了绿茶、0.5%茶多酚和咖啡因+0.06%茶多酚组其他均影响不大。WB结果表明,与免疫组化的结果相类似,绿茶以及咖啡因长期暴露显著降低菌状味蕾中α-gustducin表达丰度,分别降低约50%与70%,而对PLCβ2及突出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25)基本无影响。除此之外,WB结果还表明绿茶长期暴露降低舌面脂肪细胞调控因子大麻素1受体(CB1R: Cannabinoid1Receptor)的表达(降低20%左右),上调舌面瘦素受体(Ob-Rb:Leptin Receptor)的表达(增加约30%)(3)绿茶长期暴露改变小鼠甜味与脂味偏好根据上述味觉感受基础变化结果,动物味觉双瓶喜好(TBP:Two Bottle Preference)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长期绿茶摄入显著增加小鼠蔗糖偏好阈值,从0.32增加到3.8mmol/L;降低蔗糖及大豆油偏好率,分别降低约20%及25%,增加高浓度AK糖、亚油酸及低浓度山梨醇偏好率。综上所述,本文证实了绿茶及其活性成分通过改变小鼠味觉感受基础特性(即减少味蕾总数、味蕾最大横截面积、味蕾细胞数量及味觉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相关脂肪细胞调控与味觉敏感蛋白表达),降低小鼠对蔗糖、大豆油的偏好率。而这些变化可能影响相关味觉感受与神经传导过程,减少能量摄入导致体重降低及维持的可能性,为绿茶等天然中草药在体重控制与降低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