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格局演变下的产业竞争优势转型——基于中国机床工业的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21世纪以来产业竞争力的持续快速提升,是以加入世贸组织并日益更深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为背景的。竞争力的提升(形成竞争优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背后是主体影响因素的形成和转换(产业竞争优势转型)。在中国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时期,其主导支持因素是低廉的要素成本,但这种优势正迅速弱化。与此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竞争优势转型战略,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趋势。  机床工业不仅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而且其代表的精致复杂加工制造业既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也是中国今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因此,论文以机床工业为代表性研究样本,分析机床工业在国际分工格局演变下的竞争优势转型问题,以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有意义的启示。  论文首先对竞争力理论和国际分工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对中国机床工业竞争力的历史演进和参与国际分工状况展开全景式的扫描。其次,将国际分工特征、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探讨了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中国机床工业在高速长期实现了广义的技术进步,即竞争优势出现了合意的转型,但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进口中间投入品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再次,提出了新时期机床工业竞争优势转型的方向,一是主导动力的转换,从市场效应到技术进步效应;二是技术进步源泉的转换,从技术溢出到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最后,对中国机床工业相关政策提出了反思。中国机床工业的重点突破式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手段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再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其效果又会受到企业行为方式的制约。因此,促进竞争优势转型,还需要有产业政策之外的考量。  论文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模式分为两种: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机床工业即是后一种模式的代表性行业。论文从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分工的必要条件、投资与贸易特征、主导者的目的,以及典型行业等方面的差异入手,对两种分工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区分,探讨了分工模式形成背后的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影响。在实证部分则进一步分析了两种分工模式下产业技术进步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主动参与型模式下企业技术进步效应优于被动吸纳模式。这意味着,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主动参与模式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主动参与模式中,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得的技术进步尚停留在表面,我们面临的转型任务是要尽快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从引进拉动到创新驱动的跨越。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4年2月份,周国桢随《台声》杂志文化交流赴岛团参访台湾,这也是他第一次足踏祖国的宝岛。在宝岛的7天时间里,他随参访团不仅拜会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各界
2016年5月11日,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建材行业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审议了聂长兰理事长报告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管理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就企业发展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整体规划和动态管控的有效措施,也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职能部门,对维护国有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和确保国有资产
创维集团、金正电子有限公司、德生通用电器制造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答习题、中大奖”活动得到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通常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以阅读形式展开的,而“读”又是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为了能
采购成本是企业经营业绩与盈利的关键因素,供应商是企业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关键保障.文中从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性出发,从采购成本分析和合适供应商的选择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两者
增长与波动是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重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避免经济大幅波动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发展也是深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