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古筝舞台演奏审美乱象剖析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文化与情感的表达。据考古研究发现,音乐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出现,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逐渐成形(1)。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古筝艺术的发展与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表明,古筝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并于秦汉时期迎来了它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绽放;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昌盛,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使筝乐得到高度发展。不仅如此,古筝的演奏技法以及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高,古筝在唐代可谓是全面发展以致达到鼎盛;宋元时期的古筝艺术因受商业发展的影响而变得亦雅亦俗,原本的宫廷音乐逐渐融入市井阶层的生活;到了明清时期,古筝以“俗”见长,与各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结合,为之后各大古筝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自此,古筝艺术开始趋于民众化,古筝最终成为一件雅俗共赏的乐器。演奏者举手拂弦间,铮铮之声传递内心的情感进而绘出情境,将历史烙印与时代特征以不同的旋律与表现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古筝演奏技法丰富多样,演奏者发挥空间较大。因此,运用手指精准完成各式技法并呈现变化多端的节奏、力度、音色,成为演奏者最直接的情感输出方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古筝登上了更宽广的舞台,演出效果出众,其爱好者众多。从舞台的设计到演奏者的妆容与服饰,各个环节都被精雕细琢,目的就是为广大观众呈现精彩的视听效果。然而,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筝乐的发展也是这样。目前,随着古筝舞台艺术发展带来的,有古筝演奏的泛柔美化、重外轻内以及媚俗这一系列问题。存在偏颇的古筝舞台演奏审美,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古筝的艺术内涵,虚有其表。作为一名专业习筝者,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阐述古筝舞台演奏的本真。本文通篇将由绪论、本论(共三章)、结语组成。绪论部分,笔者着重对本文的选题来源及古筝舞台演奏审美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界定本文中“古筝舞台”的含义、价值及当今古筝舞台演奏的形式。第二章主要根据以《乐记》为代表的“中和”审美理念剖析当今古筝舞台演奏审美乱象的症结所在。本论的末章,笔者将结合前人经验与个人思考,对音乐的本真进行表述,阐明“刚柔并济”“乐由心生”“雅俗共赏”在当今古筝舞台演奏中的必要性。笔者在结语中将依据正文所做的剖析,阐述正确的演奏审美在古筝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古筝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应避免其舞台演奏审美“剑走偏锋”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海上升压站应急段提供了海上升压站正常运行及故障检修的重要电源,比如开关柜动力电源、直流充电机电源、UPS主电源、消防系统电源、应急照明电源、助航电源等。根据负载的重
保罗·塔法奈尔(Claude-Paul Taffanel,1844-1908),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后期法国长笛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优秀的演奏家,同时也是作曲家、指挥家以及教育家。他的音乐风格、作品以及在长笛领域的贡献,都为十九世纪的长笛带来巨大的改变。本文将探讨塔法奈尔的代表作品——取材于歌剧旋律的《迷娘幻想曲》,全曲富有精巧的技术、华丽的乐段且音域宽广,多年来深受众多长笛演奏者的喜爱,是一首
海南核电反应堆功率分布监测系统(RPDM)计算的热功率用于监督堆芯热功率不超过安全限值要求。该参数在运行期间存在一定的波动,受波动影响,堆芯热功率无法达到额定功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