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在评估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以泉州市为研究区,收集了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泉州市TM遥感影像资料,并结合利用遥感软件ERDAS、ENVI、ECOGNITION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解译得出近15年共4期泉州市土地利用图,建立土地利用的现状格局、数量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状况数据库,并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指标,量化与计算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状况,数字化重现近15年泉州土地利用分布特征的演变过程。 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的计算,建立马尔柯夫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矩阵,并对研究区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预测。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泉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占面积比例最大的为林地,平均6773.31km2约占总面积的60%,其次为耕地,平均面积为1922.6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7.3%。2010年面积比例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土地>水域。 (2)自1995年至2010年泉州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状况表现为:面积变化量最大的是建设用地为757.55km2,其次是耕地为464.03km2,再次是林地160.32km2,变化量最小的是未利用土地10.66km2。按面积增减绝对数自大到小的排序是: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地。 (3)研究期间,泉州市不同类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园地、园地→林地、林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土地。其中,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最为明显,且转移时间长,面积大。 (4)研究时期内单一动态度绝对值最大的即为建设用地,为8.39。单一动态度绝对值最小的为未利用土地,值为-0.14。由综合土地动态度可知,近15年泉州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动态度呈现出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在1995-2000年期间影响剧烈,综合动态度值最高为7.87,其后逐渐减低。 (5)近15年来,泉州市景观格局水平,耕地等类型斑块数量增加、平均面积减小和破碎度加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在整体景观水平上,本市的景观斑块受人为干扰严重,多样性丰富,优势景观类型为林地,且土地利用程度丰富。 (6)通过马尔科夫模型运算,预测出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未来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呈现耕地的不断减少,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