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人的形象:别尔嘉耶夫神学技术观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出关于人的价值与命运的不安。站在宗教研究角度可以判断,现代科技的种种挑战人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抵触着基督宗教的人道价值,造成张力。于是,有必要对现当代神学思想家关于技术问题的反思加以考察。
  别尔嘉耶夫既是一名基督教存在主义与人格主义哲学家,又被认为是最早关注技术问题的哲学家之一。有关技术与机器问题的思考,散布于他早期、中期、晚期的重要著述当中,并在《人和机器——技术的社会学和形而上学问题》(1933)一文中得到较为集中、完整的阐述。那么,别尔嘉耶夫作为宗教哲学家何以关心技术话题?他对技术危机的神学见解又有哪些独到和深刻之处呢?这些见解对21世纪的今天又有何启发?这是本文主要关心的三个问题。
  在别尔嘉耶夫看来,技术文明危机标志着人类(乃至宇宙)历史正在经历的重大转型,标志着人文主义危机向人性危机的深化,究其实质乃是人的精神危机,从而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并要求宗教上的解决。他从三个递进的层次揭示出技术文明危机的宗教性:
  首先,他通过批判技术主义和庸俗的“技术中性论”,揭示出技术之重大的宇宙论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以及“技术末世论”的征兆。(第一章第一节)
  其次,他批判了浪漫主义的“技术否定论”,进而揭示出人性的永恒维度,以及“技术末世论”前途的虚假性。(第一章第二节)
  最后,他从人的精神成长解放史的角度,揭示出技术的宗教意义,并通过追溯人性衰微的历史根源,主张一种使技术同精神相一致的“积极创造的基督教末世论”前途,实现了对基督教的人道真理的充分彰显。(第一章第三节)
  本文以《人和机器》和《当代世界的精神状态》两文为核心,通过对别尔嘉耶夫有关技术论述的历时性考察,指出技术问题在其思想历程中的特殊意义。(第二章第一节)本文又通过分析人的三种存在层次与内在矛盾,试着对别尔嘉耶夫牵涉技术问题的基督教人学思想深入阐发(第二章第二节),凸显他对基督教的人道化改造(第三章第一、二节)。
  别尔嘉耶夫对技术危机的深刻洞见,直至今日仍发人警醒。他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革新精神,也为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树立了榜样。(第三章第三节)
其他文献
近20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尤其是银行危机频繁爆发,建立一个设计合理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过程中,金融市场化改革使银行挤兑和倒闭成为现实,因此,构建一个适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的金融安全、经济转轨的平稳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正是本文的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提出并论证了我国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本质是从全额赔付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向显性的有限存款保险制度
利科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他以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为视角,对诸如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等学说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解释学的改造和吸收。正是因为利科把解释学思想与其他人文科学思想的进行广泛地碰撞,所以,利科的解释学也是一种调和冲突的解释学,也就是一种辩证的解释学。此外利科在接受解释学思想之前,关注的是主体哲学,对解释学思想的接受对他的主体哲学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他并
学位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批判,建立在对发达工业社会病态现实的考察基础上。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以发达工业社会为现实背景,分析了生存斗争永恒化的虚假性、压抑性实质,揭示了生存斗争永恒化造成了人的压抑、沉沦状态,是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全面的压迫,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以技术为核心的物化的意识形态。  为了转嫁生产过剩所引发的危机
学位
作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要遵守的共同规范,正义一直都是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尤其是,自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以后,关于其正义观点的批判就从未停止过。而在其中,谢费尔对于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最为全面、具体、深入,他在2007年出版了他的《非自由主义的正义》一书。该书的重点不同于大多数已发表的关于罗尔斯作品的研究,因为谢费尔主要关心的是思考《正义论》与美国政治传统之间的关系。在书中,他全面地批判了
学位
阿奎那是中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众多,体系宏伟,代表了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是中世纪神学与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我国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对阿奎那思想体系的研究.爱德这一主题,是阿奎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值得研究者深入的探讨.本文对阿奎那爱德观的分析是以他的整个哲学神学体系为背景,同时又建立在基督教背景基础之上.所以,本文是将阿奎那思想嵌入西方神学、哲学与宗教思想的整体中,通过描述基督教爱德思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体系最为完备理论著作。文艺理论界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形成了“龙学”这一声名显赫的学派。现有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多集中于对文体流变、结构体系及审美范畴的研究。但在审美范畴的研究中对“神”这一审美范畴的体系研究却是有所不足。因此,以体系性的结构研究《文心雕龙》中“神”的审美意蕴很有必要。在《文心雕龙》中,“神”字共出现63次,涉及篇章 22 篇,涵盖了总序、文体论、创作论
分配正义是当代讨论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符合收入分配改革的时代要求。马克思虽未就“分配正义”问题进行专门论著,但在《哥达纲领批判》等相关著作中,围绕着对资产阶级正义观、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等问题的研讨,形成了有关“分配正义”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国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分配正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文以《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呈现与
学位
自由是实现人全面发展自身的前提,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奋斗着。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则开启了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开端,作为马克思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博士论文》充分展示了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思想。通过《博士论文》马克思开始对自由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系统思考。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从而有了后续伟大哲学思想的诞生。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围绕的核心也都
学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重生贵德作为其教义的核心,随着道教的发展,对道教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丰富,并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太极拳是备受青睐的一种养生方法。太极拳是在太极阴阳思想指导下根据道教对人体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而创编出来的一套传统导引养生拳术。①此种提法在学术界显得更为溯本追源,因为很多太极拳师都强调过太极拳的防身技击作用仅仅是其
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康德认为人性在根本上是恶的。由于人的双重世界身份,这种恶在主观上是普遍的、必然的,但它可以被克服,使得人类重新向善。至于人类如何能够改恶向善,康德提出了他的解决方式:一方面,因为恶是人类运用自由产生的,但由于人性中所具有的向善的原初禀赋在客观上是必然的,且不能被根除,因而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克服这种恶而重新向善;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人类的自由无法克服恶,因此还必须假定有神恩的援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