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为藤黄科(Guttilerae)红厚壳属(Calophyllum L.)植物,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乔木,根系发达、耐盐碱、抗风性强,在贫瘠干旱的热带海滨、低山、丘陵中生长良好。红厚壳具有强大的生态、油用和药用功能,因此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关于红厚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生态功能、药用功能及经济价值等的开发利用,但对其苗期营养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为促进苗木高效培育,实现红厚壳人工林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温室水培法开展了红厚壳苗期缺素试验,通过叶片表现症状观察、生长指标调查、光合色素测定以及叶片养分分析,研究红厚壳幼苗叶片主要营养元素的缺素症状以及元素缺乏对幼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温室盆栽培养法研究不同氮素和磷素施肥水平下红厚壳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应用临界浓度值法确定红厚壳幼苗的适宜最佳施肥量。1.通过温室水培试验,设置全素(CK)、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和缺硫(-S)7个处理,研究红厚壳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其缺素症状。结果表明:缺氮(-N)、缺钾(-K)和缺硫(-S)处理的幼苗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出现褐斑,部分叶片坏死等现象;各缺素处理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和生物量与全素对照相比显著下降,缺氮(-N)、缺钾(-K)和缺硫(-S)幼苗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全素对照;缺氮和缺硫处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全素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缺素处理中幼苗叶片营养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2.采用温室盆栽培养方法,设置0(对照)、50、100、150、200、300、400、600mg/株八个氮素水平,运用指数施肥法开展红厚壳苗期氮素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苗高、地径、叶面积和生物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地下生物量各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根冠比随氮素水平提高呈现单调递减趋势;(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a、b及总量呈现出单调递增趋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随供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水平间达到差异显著;(3)丙二醛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SOD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4)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苗木叶片N浓度的变化趋势为单调递增,叶片N含量在供氮水平0-200mg/株范围内,呈现单调递增,此后无显著变化规律。(5)通过临界浓度法确定红厚壳叶片N浓度,P浓度以及N/P值的临界值分别是9.04mg/g,0.48mg/g和17.19,最适浓度和比值范围为9.04~17.04mg/g,0.48~0.73mg/g,17.19~23.74,确定出红厚壳幼苗的适宜施氮量范围是200~400mg/株。3.采用温室盆栽培养方法,设置0(对照)、7.5、15、22.5、30、40、60、90mg/株八个磷素水平,开展红厚壳苗期磷素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苗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对地径和根冠比无显著影响;(2)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厚壳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影响,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都随供磷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随供磷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丙二醛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先而下降后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从P1到P3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降低趋势,此后基本处于稳定略有上升状态;SOD活性从P1到P3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但在P8水平有显著下降;(4)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苗木叶片P浓度的变化趋势为单调递增,叶片P含量在供磷水平0-30mg/株范围内,呈现单调递增变化,此后无显著变化规律。(5)通过临界浓度值法确定红厚壳叶片N浓度,P浓度以及N/P值的临界值分别是9.09mg/g,0.47mg/g和19.84,最适浓度和比值范围为9.09~16.28mg/g,0.47~0.75mg/g,19.84~23.33,确定出红厚壳幼苗的最适磷素量为30~60mg/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