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原始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物资流动),到Logistics(后勤),再到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经历百年的发展,不断的扩充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分支,跨学科,正处于发展的活跃期的复杂学科。
它从美国发源,并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物流传入日本后,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断推出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现代物流概念后,经过30年的发展,国内物流企业和市场也日趋成熟。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
在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在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服务供给量不断增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这个趋势说明我国物流行业的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的物流市场也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第三方物流的整体规模不够大,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也不多,暴露出专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而与外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规模较小,服务功能不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另外,关系到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如政策完善程度和支持力度,人才储备和建设,相关科技水平等也各有其不足之处。
中国对外资物流的态度,一开始以保护本土行业为目的,对外资封闭抵制。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日趋成熟,逐渐放松了对外资的管制。
随着2005年底中国物流市场的全面放开,外资物流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各显神通在中国发展业务。国外物流公司到中国建立外商独资企业的速度大增,大多数原来与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外资物流公司也纷纷“赎身”,即向本土物流公司买断其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建立独资公司。还有一个捷径就是并购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外资物流公司主要抢占了国际业务战场,如国际快递,国际航运等。而在国内市场,外资物流公司份额不多。
外资物流公司的业务结构不断扩大。目前跨国物流企业物流业务主要集中在空运和速递、海运、增值物流服务、公路货运以及出入境公路运输、铁路货运以及全程供应链管理等范围。
以迅速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为例,短短几十年来,国际快递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的近80%市场份额,在中国每年业务量和营业收入均保持20%以上增长。在国际快递中,市场份额的排序是: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中邮全球特快专递(EMS)、TNT、中外运一欧西爱斯(OCS),其他为区域性国际快递和国际快递专线。
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的网点主要集中在以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京津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区。
外资物流企业资金雄厚,规模较大,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他们管理经验丰富,国际业务能力强。
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为中国物流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他们带来了投资,充实了高端物流市场。他们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中国物流企业学习的样板,同时在某些领域也是中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对手。
与外资物流企业合作,当然是本土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与外资物流企业竞争,也是本土物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
不论是国外物流行业及市场实践,企业管理手段和技术配置,还是国外政府对物流问题的政策及法规,都有可借鉴之处。若能借鉴国外经验,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必会有益于中国物流产业。看清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差距,学习外资物流公司和发达国家物流市场的先进之处,转而为中国发展物流行业及市场所借鉴,是我们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要途径之一。
本文结构上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阐述了物流概念及其在各国家传播、发展、演变的过程。简单介绍了现代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后,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物流业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发达国家物流市场的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章,研究了中国物流市场,从宏观角度展示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分析了外资物流企业和本土物流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从政策法规和人才储备等侧面方面分析了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环境。讨论了中国物流市场总体的问题和缺陷,以及中国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第四章,介绍了国外物流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从市场份额、业务结构、网络建设等方面分析国外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并讨论了它们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第五章,分析外资物流企业进入对中国物流市场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影响。为应对外资物流的进入和学习借鉴外资物流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