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搭桥手术)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主要外科治疗措施。近年来,冠心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搭桥手术患者群体向重症、高危和复杂化的特征转变,加之外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我国搭桥手术的诊疗能力仍亟待提升。既往基于心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所开展的质量评价工作提示了协作网络内区域代表性的心外科单位之间搭桥手术质量差异显著。当前,亟需进一步拓展对全国范围内搭桥手术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的全面评价,明确现存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及时、可持续的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我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作为医院质量常态化监控和评审的关键数据来源,直接对接全国三级医院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不仅涵盖了绝大多数有能力开展搭桥手术的医院,且包含质量评价关键变量信息,有望成为全国搭桥手术质量评价的真实世界数据基础。基于卫生行政数据开展质量评价工作,相比基于研究或调查项目,能够节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佳,适宜作为长期医疗质量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但HQMS并非针对特定病种或术种设计的临床数据库,因此所包含的诊疗具体信息相对有限,且数据内容和质量是否能够适用于搭桥手术评价,如何进行分析和结果解读,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仍有待明确。针对前述问题,本研究旨在利用HQMS数据,建立适宜全国搭桥手术质量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全面分析我国搭桥手术的质量现状、地区差异和发展趋势,明确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一部分,评估利用HQMS数据开展搭桥手术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包括对数据内容和数据质量的评估,并根据数据特点建立适宜的数据清洗、分析策略和模型建立方法。第二部分,利用HQMS数据全面评价我国搭桥手术的医疗质量现况和发展趋势,主要围绕可及性(服务能力)和同质性(服务质量)两方面,对搭桥手术的规模和可及性、结局质量的现况和差异,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评价。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部分利用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质量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目的 我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收集的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能否作为开展全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搭桥手术)质量评价合理可信的数据来源尚不明确。本部分研究从数据本身和关键评价方法两方面评估利用HQMS数据开展搭桥手术质量评价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基于HQMS的质量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受搭桥手术、年龄18岁以上患者的住院记录。研究首先对数据内容和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填写完整性、时间稳定性和机构间异质性,并对临床特征相关变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次,建立并验证患者风险调整模型以用于院间结局质量的评价和比较,具体方法为将2016年至2017年的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以死亡和非医嘱离院为主要结局,建立并验证患者风险预测logistic模型以及医院风险调整分层广义线性模型,2018-2020年各年份的研究对象用于验证模型随时间的稳定性。此外,比较基于HQMS和基于中国心外科注册登记(Chinese Cardiac Surgery Registry,CCSR)数据建立的模型效果以及计算得到的医院风险标化结局一致性。结果 从HQMS系统中共纳入203010例搭桥手术,关键变量填写完整,缺失比例均低于1%,各年份间数据相对稳定,医院间一致性良好,患者基本特征和常见合并疾病如糖尿病的比例(29.7%)与注册登记数据(29.2%)接近,但与患者症状相关的疾病如心绞痛的比例(44.8%)与注册登记数据(78.3%)存在较大差异,对移植冠状动脉数量和桥血管部位等手术过程相关的操作编码填写不完善。基于HQMS建立的搭桥手术患者水平logistic模型共纳入17个患者变量,建模队列模型C指数为0.745,校准曲线斜率和截距分别为0.935和0.0019,验证队列模型C指数为0.734,校准曲线斜率和截距0.941和0.0018。2018-2020年模型C指数分别为0.765、0.797和0.818,模型协变量系数稳定。基于选定患者变量建立的医院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风险标化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分别为2.63%(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Range,IQR]:1.94%-4.04%)和 2.60%(IQR:1.94%-3.35%),第 10 和第90个百分位数分别为1.29%-7.35%和1.47%-8.05%,相关系数0.97(P<0.001)。HQMS和CCSR中重叠医院队列基于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分别计算得医院水平风险标化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分别为2.5%(IQR:1.6-3.7%)和2.7%(IQR:0.47-4.5%),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4,P<0.001)。结论 HQMS数据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于搭桥手术关键人群特征、临床相关变量和结局的记录较为合理。基于HQMS建立患者风险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医院分层广义线性模型能够在考虑患者特征差异和聚集效应的前提下有效区分医院间搭桥手术结局质量差异。具有广泛覆盖范围和良好数据质量的HQMS数据能够作为全国搭桥手术质量评价的可靠数据来源。第二部分利用全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质量评价研究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搭桥手术)在我国不同地区和医院间的发展不均衡,但尚未有覆盖全国具备搭桥手术能力医院的质量评价研究对我国搭桥手术的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价。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研究将利用我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对搭桥手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和可及性、结局质量和同质性,以及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全面评价。方法 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患者年龄18岁以上的搭桥手术记录,从中区分单纯搭桥手术,并分别对所有搭桥手术和单纯搭桥手术进行评价。研究从全国整体、地区和省份、医院等不同水平,对搭桥手术的规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从潜在患者基数、异地就医现象、以及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开展情况对可及性进行评价。在结局质量评价方面,主要结局为死亡和非医嘱离院,次要结局包括了死亡、住院时长、住院花费、术后不良事件和术后30天非计划再入院等相关指标。对各结局观察值的整体现况、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区差异进行描述,继而建立以省份和医院作为随机效应的患者风险调整分层广义线性模型或分层线性模型以计算各省份或医院的风险标化结局并进行比较。同时,在连续五年有数据上传的固定医院队列中,对结局及院间差异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669家医院203010例搭桥手术,患者平均年龄62.5±8.8岁,女性占26.5%,其中153416例(75.6%)单纯搭桥手术。各年份搭桥手术量(38952至42698例)及有能力开展搭桥手术的医院数量(499至550家)相对稳定。各省五年搭桥手术总量在123例(青海省)至51904例(北京市)之间,医院中位手术总量为35例(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6-171例)。近四分之一的患者跨省就医,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搭桥手术可及性总体较好。搭桥手术的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为3.4%,其中单纯搭桥手术为2.5%。经患者风险调整后,各省搭桥手术的风险标化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在1.3%(北京市、安徽省)至7.2%(贵州省)之间,单纯搭桥手术的风险标化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在0.72%(北京市)至7.2%(贵州省)之间,省内院间差异程度在不同省份之间同样存在明显区别。搭桥手术的医院水平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为3.14%(IQR:2.10-4.87%),中位比值比(MOR)及95%置信区间(95%CI)为2.45(95%CI:2.27-2.63),单纯搭桥手术的医院水平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为 2.31%(IQR:1.54-3.60%),MOR 为 2.74(95%CI:2.49-2.98)。固定队列中可见搭桥手术结局质量随年份有所改善且院间差异缩小,其中单纯搭桥手术2017至2020各年份死亡和非医嘱离院较2016年的OR值分布为0.87(95%CI:0.78-0.97),0.88(0.79-0.99),0.84(0.75-0.94),0.72(0.64-0.81),MOR 自 2016 年4.3降低至2020年2.6。结论 研究利用HQMS数据全面评价了我国搭桥手术规模和质量。当前搭桥手术的规模在不同省份和不同医院间差异悬殊,跨省就医现象突出,医疗可及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搭桥手术患者风险调整后结局质量随时间有所改善,且院间差异缩小,但在不同地区和省份以及不同医院间的结局质量差异仍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