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Z-13分子筛的合成与改性及其MTO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是化工行业极其重要的基本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传统工艺多为石油路线,但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现状限制了该路线的进一步发展。甲醇可以通过煤或天然气来制取,来源广泛。因此,近年来甲醇制烯烃(MTO)工艺受到了广泛关注。MTO工艺的关键在于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的开发。SAPO-34分子筛在MTO反应中具有很高的甲醇转化率和乙烯及丙烯选择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MTO催化剂之一,但是该分子筛具有含磷且用于MTO反应时所需反应温度高的缺点。SSZ-13分子筛具有和SAPO-34相同的CHA型拓扑结构,且分子筛中不含磷,使用温度也较低,近几年在MTO催化剂中开始崭露头角。但是,目前最常用于合成SSZ-13分子筛的模板剂为1-金刚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TMAda OH),该模板剂价格昂贵且有较强的毒性;同时,SSZ-13分子筛的酸性也较强,因此用于催化MTO反应时极易生成大分子焦炭物质而失活。本论文针对SSZ-13分子筛合成过程中存在的模板剂昂贵且所合成分子筛酸性较强、极易失活等问题,采用双模板剂以及金属改性等方法,调变SSZ-13分子筛的晶粒大小、酸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并将所得分子筛用于MTO反应中,评价其催化反应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在探究SSZ-13分子筛最佳合成条件的基础上,采用TMAda OH和氯化胆碱双模板剂法合成了SSZ-13分子筛,考察了两种模板剂不同配比对所合成SSZ-13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合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调变TMAda OH与氯化胆碱的摩尔比可以合成出纯相的SSZ-13分子筛,且在此范围内,随着氯化胆碱添加量的增多,所得分子筛的粒径逐渐减小、强酸酸量逐渐减少,用于MTO反应时使用寿命由42 min延长至75 min。(2)分别采用添加氯化钠、超声陈化以及添加晶种三种方法合成了SSZ-13分子筛,对比了三种方法对减小SSZ-13分子筛粒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晶种法有效将分子筛粒径减小至1μm左右,使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大幅提高至150%左右;但同时,添加晶种导致分子筛的酸性增强、酸量增大,使其用于MTO反应时易于结焦失活。当晶种添加量为4 wt.%时分子筛显示出最长的使用寿命,达82min。但其双烯(乙烯+丙烯)选择性却呈略微减小的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调变该分子筛的酸性质,以提高其双烯选择性。(3)为调变分子筛的酸性质及孔道结构,分别采用金属Ce改性及碱处理两种方法对晶种法合成的分子筛进行改性。结果显示,Ce改性后分子筛的强酸性及强酸量降低,且介孔体积增大。MTO评价结果表明,当Ce负载量为1 wt.%时所得改性SSZ-13分子筛呈现出最长的使用寿命及最大双烯选择性,分别达到95 min和82%。碱处理可使分子筛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样品的介孔体积增大,也有利于提高分子筛的使用寿命。采用0.05 mol/L碱溶液处理的分子筛用于MTO反应时,其使用寿命可达到92 min。
其他文献
气固密相流化床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多个领域。甲醇制烯烃过程为典型的气固密相流化床工艺之一。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气相分子数变化引起反应器内气体线速不断变化,从而影响反应器内气固流动特性,进而影响甲醇制烯烃的反应特性及产品分布。因此,研究变气速密相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可为甲醇制烯烃等工艺过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搭建直径为200 mm,高4.5
催化干气制乙苯工艺中的烷基化固定床反应器在全气相操作下,反应性能将直接取决于冷料干气与热料苯蒸汽的混合效率。然而由于对气相旋流混合过程研究的不重视,在实际应用中要么采用结构简单的混合器而不能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要么采用复杂的气液多相混合设备而导致不必要的成本花费。因此,在深入研究气相旋流混合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专用的气相混合设备,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课题。本文采用基于大涡模拟(LES)的计算流体力学
二元醇,如乙二醇(EG)与丙二醇(PG),作为化工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主要应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工程塑料等。针对传统水合工艺存在水比大、反应条件苛刻、能耗高、收率低等问题,开发了低水比、高收率的绿色离子液体催化剂。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开发了4种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应用于环氧乙烷(EO)水合反应。研究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且随着咪唑阳离子链长的增加,EO的转化率
海岸平原下切河谷充填物是河口海岸地区响应古环境、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沉积记录。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发育于浙江沿海平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切河谷两岸平原地区还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区和稻作农业起源区之一。现今,钱塘江下切河谷已被埋藏,人类社会在此兴盛繁荣。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研究内容丰富,如海岸平原下切河谷演化、古气候与古海平面重建、
镁碱沸石分子筛(FER)在化工的反应和分离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正构烯烃骨架异构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然而,目前市售的低硅铝比镁碱沸石在工业条件下极易结焦失活,而具有更高水热稳定性的高硅铝比镁碱沸石分子筛又难以简单高效地合成,这大大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的前景。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论文探究了动、静态晶化方式下不同硅铝比镁碱沸石的晶化规律,发现了硅源粒度和硅物种的聚合状态密切相关,会对产物合
SAPO-34分子筛具有独特的三维孔道结构、适宜的酸性质、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在甲醇制烯烃反应(MTO)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是MTO最常用的催化剂。绿色的合成SAPO-34分子筛以及合成具有优异MTO反应催化性能的SAPO-34分子筛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努力的方向。传统水热合成SAPO-34分子筛会产生含有大量未反应原料的晶化母液,故循环回收晶化母液合成SAPO-34分子筛是一种有效的绿色
纳米材料界面组装是将纳米材料“走出烧杯”、迈向应用的关键一步。得益于纳米材料丰富而优异的性质,发展其高质量的、确定性的、图案化的界面组装技术为研究粒子间光电磁相互耦合或传输、发展变革性微纳器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但是如何将纳米材料高精度、大范围、高效的排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而可靠的、大范围而高精度的跨尺度组装效果。我们发展了一种“静电吸引+表面吸附”纳米颗粒印刷术,对
膜分离技术相较于传统分离手段具有低能耗、占地少、污染小的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高性能的膜材料是限制膜分离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聚合物膜材料因自身固有属性限制,难以同时获得高气体渗透率和高选择性;而无机膜也因成本高昂、制备工艺复杂而难以工业化。因此,开发新型高效气体分离膜材料迫在眉睫。基于聚合物膜前体制备的碳分子筛(CMS)膜具有高渗透率、高选择性等突出优势,正逐渐成为
甲基丙烯酸(MA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消耗量大的有机化工原料。MAA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聚合物的制备。丙酮氰醇法固废和强酸污染严重,而且整体工艺的成本高,原子利用率低,在绿色清洁的化工潮流中已逐渐被淘汰。目前主要采用甲基丙烯醛(MAL)氧化制备得到MAA。常用具有氧化性和酸性的Keggin型P-Mo-V杂多酸作催化剂。但其仍存在比表面积小、MAA选择性和收率低的缺点。通过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添加粘结剂
鼓泡床反应器因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传质传热性能优异和维护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领域。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对该型鼓泡床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和操作条件的优化,可以为装置运行和设计提供工程参考。本文简述了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理论与数值模拟现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基于Ansys Fluent 17.2软件平台,建立了数学模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