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横纵向深入发展,企业间并购活动也在我国资本市场日趋盛行,企业并购行为的市场化和规范化,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商誉会计理论和准则制定实施的研究与发展。2006年我国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商誉放面进行了两项重大改变,一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应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抽离、主要在《企业合并》与《资产减值》两个具体准则中加以规范,二是将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由摊销法改为减值测试法,以上两者的重大改变基本使得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商誉部分的规范没有实质性差异。然而我国并不完全具备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现实环境,这也势必为企业在执行准则时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在对商誉本质及其后续计量的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详细地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存在隐性的盈余管理动机,商誉并非完全反应被合并方未来盈利能力而与合并整体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我国上市公司在商誉减值的实施和披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研究思路、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商誉本质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商誉本质的有关观点及对其评述,我国商誉会计的确认,及我国商誉本质的认识对其后续计量的影响。第三部分,商誉的后续计量理论。主要介绍了商誉后续计量的有关理论、我国商誉后续计量的历史演进、并阐述了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转变的现实原因及两种后续计量方法的差异性。第四部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有关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实证分析,以2007年至2009年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假设,构建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第五部分,完善我国商誉后续计量的若干建议。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完善我国商誉后续计量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