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与城市具有空间组织上的同构性和相似性,这种现象在东西方建筑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深厚的传统。根据建筑理论家阿尔多·罗西在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城市建筑学》中提出的观点,城市可以被解读为单体住房的宏观世界,而建筑可以被视为一座缩小了的城市。而在强调动态与变化的当今信息时代,城市和建筑的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城市空间开始解体,而建筑的体量不断膨胀、功能趋于复合、内部空间极大丰富,开始具有传统城市外部空间的特征,表现出微缩城市的意向。基于建筑与城市的同构性特征以及当代城市建筑彼此趋同的社会背景,本文在对斯坦·艾伦的场域状态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城市”的设计概念——通过将建筑与城市进行类比的方式,在公共建筑内部空间中引入城市功能和空间特征的一种设计概念。在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引入“微城市”概念,有助于优化当代公共建筑内部复杂的功能与空间,创造独特的室内空间氛围,并实现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以及城市文脉的延续。在研究逻辑方面,本文遵循了一条从理论研究到概念提出再到策略应用的逻辑清晰的研究脉络。在第二章,首先对斯坦·艾伦提出的场域状态理论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斯坦·艾伦基于场域状态理论的两个建筑实践作品内部空间中体现的城市意向,提出了“微城市”的核心设计概念。第三章分析了“微城市”概念的适用性,对概念中的“城市”原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明确“城市”原型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将建筑与城市原型进行类比,总结出“微城市”概念下的公共建筑特征。其后,将场域状态理论与间隙空间理论、“巨构形式理论”和室内城市主义理论中的“微城市”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拓展了其理论背景。而后的第四章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基础上,从功能组织、空间架构以及路径体验和场所营造三个方面总结出将“微城市”设计概念应用于水平向和垂直向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策略。第五章选取了一个实际项目并对其内部空间应用的“微城市”设计策略进行了解析,明确了“微城市”概念下的设计策略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最后,论述了“微城市”设计概念的引入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及其未来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