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数字在价格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它一些数字出现频率的现象被称为价格聚类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各种金融市场中,既有理论多认为其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人为偏差和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并形成吸引假说与价格谈判假说等较完善的相关理论假说。吸引假说一般认为数字发生聚类可能性从大到小依次是0,5,{2=8},{3=7,4=6},{1=9};价格谈判假说认为,聚类程度一般与股票的价格水平、波动性水平正相关,而与股票的流动性水平和公司规模负相关。价格聚类是否广泛且长期存在于中国股票市场?若存在,是否具有不同于其它市场的特征,是否能用既有假说加以解释?本文以中国股市为研究对象,融入文化因素,并结合市场发展实际,详细探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价格聚类现象。研究发现,中国股市中价格聚类确实广泛且长期存在但并不完全服从吸引假说:与许多国外市场表现一致的是价格尾数一般在0处聚类最多,其次是5;但是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喜8恶4”且不同市场、板块、股票种类和交易价格的聚类表现不尽一致。本文认为尾数8高频率而4低频率现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8喜爱而对4忌讳的充分显现。以价格谈判假说所涉影响因素为基础,本文引入交易规则和牛熊市两个市场整体影响因素以及中国五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和中秋节)也作为影响因素,分市场、板块、股票种类全面分析“喜8恶4”聚类现象。研究发现深交所的“8vs4”的聚类现象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较上交所更明显(特别是传统节日的影响),对A股的影响要较B股明显,传统节日和牛熊市对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A股较符合价格谈判假说但B股却不能用该假说很好地解释;2006年7月1日新交易规则的实施使得聚类发生概率普遍降低;牛市时的聚类发生概率普遍高于熊市;传统节日因素对该种聚类的显著影响确实存在但并不普遍,相对来说在A股市场上的影响要比在B股市场上更普遍。本文最后给出一个利用前文所研究的聚类现象可能进行未来收益率预测的简单模型,作为实际应用的一个简单尝试。这使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价格聚类的研究,同时对投资决策制定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