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关于跟驰行为的研究日益丰富,其中大多研究主要以仿真实验方法探讨影响跟驰行为的因素等。然而,基于车辆轨迹数据的跟驰行为动态特性分析及考虑多因素影响下的建模研究略显不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遴选的车辆轨迹数据,提出跟驰数据筛选与降噪方法,并从统计特征与相关性等方面挖掘跟驰行为的复杂动态特性。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反映不同交通特性或驾驶人特性的跟驰模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跟驰行为的研究日益丰富,其中大多研究主要以仿真实验方法探讨影响跟驰行为的因素等。然而,基于车辆轨迹数据的跟驰行为动态特性分析及考虑多因素影响下的建模研究略显不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遴选的车辆轨迹数据,提出跟驰数据筛选与降噪方法,并从统计特征与相关性等方面挖掘跟驰行为的复杂动态特性。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反映不同交通特性或驾驶人特性的跟驰模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稳定性分析、仿真实验等讨论了构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基于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提出考虑车头间距与前车速度影响的跟驰模型。针对传统优化速度函数存在的不足,提出考虑车头间距和前车速度边界条件的新函数;然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及提出的新函数,且同时考虑延迟时间和加速度差效应,构建考虑车头间距与前车速度影响的跟驰模型,使用有效跟驰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验证了提出模型与实测数据及对照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构建的跟驰模型能够更好的复现跟驰行为,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效果。(2)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考虑跟驰临界车头间距阈值约束影响的跟驰模型。针对传统优化速度函数定义的跟驰临界车头间距阈值与实际数据不符的问题,提出动态可变的跟驰临界阈值约束函数;然后,基于最优速度准则将跟驰临界阈值约束函数纳入跟驰模型,以交叉口车辆启停和紧急事件制动作为仿真场景验证提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向跟驰模型中引入动态可变的跟驰临界阈值约束函数,可显著提升车辆的机动性与安全水平,同时还可改善车辆的燃油消耗与尾气排放。(3)基于跟驰速度约束准则构建考虑驾驶人碰撞敏感性的跟驰模型。针对驾驶人在不同危险交通环境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一事实,基于车辆碰撞临界时间和不同跟驰状态之间的关系提出驾驶人碰撞敏感系数,该系数可表达车辆加速、匀速或减速下的碰撞敏感性;随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构建了考虑驾驶人碰撞敏感性和前车速度的跟驰模型,根据稳定性理论求解了模型的线性稳定解析解,并以交叉口车辆启停和环道扰动干涉行驶作为仿真场景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驾驶人碰撞敏感性的增加,模型的稳定性得到提升,车辆时走时停现象得到抑制,同时车辆跟驰行驶时的安全水平得到改善。(4)基于数据驱动模型与传统跟驰模型提出混合驱动跟驰模型。为确定最佳跟驰瞬时速度预测模型,选取四种数据驱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跟驰数据的特性设计了模型训练和验证方案,讨论了不同跟驰时长下各个模型的预测效果,确定了以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作为预测跟驰变量的子模型。进而,以全速差模型作为主模型,并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主模型的输入变量,构建了混合驱动跟驰模型,从而使其既可以考虑驾驶人记忆影响,同时能够考虑车辆信息互通效应;此外,以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效果,并评估了模型的安全水平。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驱动跟驰模型不仅可降低仿真车队的速度和车头间距波动,而且还能够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车辆的安全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综上所述,本文取得的成果可为深入挖掘影响跟驰行为的因素提供参考,且可为研究车辆跟驰行为及建模仿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近几年,关于多足机器人各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尤其关于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面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与两足机器人相比,六足机器人优点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其运动更加平稳,运动灵活性更高,更适合复杂环境。目前,为了使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我们为其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和适应机制。适应通常可以处理多种情况下的干扰,比如:腿部损伤、截肢、体重分布以及环境变化等,但是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
在我国工程建设实力不断增强、相关设备器械推陈出新的同时,湿喷混凝土也早已融合到铁路隧道作业中,其自身安全性能高、施工质量好、绿色环保等诸多特点使得其应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为促进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长效发展,此次以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Ⅱ标工程为例,借助混凝土湿喷机械手设备的作用,创建了操作性强、规范标准的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同时对其中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之后隧道湿喷混凝土作业提供一定参考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湟水河谷盆地,北川、西纳川、西川与南川河谷地下水以其优良的水质、丰沛的水量和便捷经济的集中开采等特点已成为西宁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必备水源。近年来,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需水量日益增加。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宁市地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呈现出新的特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地下水又面临着开采区水位下降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长期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城市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倒逼城市经济绿色转型,而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则是实现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GTFP具有重要影响,且存在显著的行
随着全世界的铁路运输需求持续增长,提升铁路运力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铁路部门致力于研究面向未来轨道交通车辆的虚拟联挂技术。在既有线路上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以改善目前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现况。在轨道交通车辆全自动运行系统(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基于FAO系统的轨道交通车辆虚拟联挂技术,设计了列车虚拟联挂下的系统
通过加入引气剂向水泥混凝土中引入适量微小的气泡有助于改善其和易性与耐久性。国内外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规范都以新拌混凝土含气量为设计参数,但其中经验公式普遍基于常压环境。由于高原特殊的低气压环境,混凝土内部气泡的形成和稳定会受到影响,致使其内部气孔特征参数无法被预估,常压引气方法或将无法有效改善高原环境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冻性能。本文通过多参数耦合试验系统测试平台和青藏高原现场分别开展对比试验,研究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逐步推进,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发展的趋势。中深层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且储量大的特点。用深埋管闭式换热对建筑供暖是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的一种新技术,而埋管换热的理论及应用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应用实验、数值和解析方法对深埋管换热的理论与技术展开研究,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埋管进水温度及换热强度的现场实验平台、开发了埋管换热的数值及解析模型、基于数值方法
近年来,国内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同时隧道建设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然而,迅速增加的隧道数量与高质量的安全保障之间的矛盾却愈加激化。隧道因其自身特殊的半封闭结构及其狭小幽暗的行车环境会给驾驶人行车安全性造成影响,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通过对隧道路段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运行环境与驾驶行为特征的内在联系,可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和交通事故预防对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有效提升隧道安全
随着我国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想要突出重围,需要应用好全面预算管理这一财务管理工具。目前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国内几大航空集团都已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随着集团化航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无法满足航空公司集团化后新的预算管理需求,减弱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难以实现航空集团提高效益、增收节支的预算管理目标。本文研究的A航空集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多年,原有的全面预算管理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了全社会普遍的共识。纯电动汽车以其环保、经济、技术相对简单成熟的特点,在多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中得以率先使用。但纯电动汽车在当前电池技术条件下面临着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最大化利用现有电池组能量,降低整车的单位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就变得尤为关键。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是提高整车续航里程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系统可将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