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优效性。方法:本试验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70例,均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神经科的住院病人。运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的统计软件包(PEMS 3.1)随机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针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醒脑开窍针法组)主穴选内关(双),水沟(3天后改为印堂),三阴交(病侧);上廉泉、廉泉旁1、廉泉旁2,金津、玉液,通里、太冲、太溪,舌面点刺放血;辅穴取极泉(病侧)、尺泽(病侧)、委中(病侧)、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主穴取哑门、廉泉、通里,辅穴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两组对象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基础药物治疗及言语训练)。两组每天针刺1次,行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5min,每周5天治疗,进行3周,针刺12次及以上者纳入研究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应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临床疗效),次要指标为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观察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固定评价者进行评定,且评价者未知具体的分组。结果:1.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治疗前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西医诊断、中风次数、治疗前ABC法言语评分及BDAE法言语分级等随机均衡于两组之内,具有可比性。2.两组促进总体言语能力疗效的组间对比: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ABC法评分(633.676±57.698)明显高于对照组(609.219±58.610),P=0.008<0.05,且治疗组总体言语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00<0.05)。提示治疗组对促进总体言语能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改善各言语功能项疗效的组间对比: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谈话、复述和命名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谈话P=0.001,复述P=0.032,命名P=0.014,均<0.05);两组在理解、阅读和书写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提高言语能力分级的组问对比: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BDAE语言能力分级提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谈话项、复述项和命名项,且对于提高言语功能的分级也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