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台湾学者编制的《精神疾病污名感受性量表》为基础,探讨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应性,得到《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感受性问卷》(包括他人贬抑排斥、恋爱阻碍、自设负面标签三个维度);结合《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包括需要的自我认知,对耻辱的忍受性,人际开放性,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四个维度)以及《自尊量表》,对汕头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态度的关系,得到519份有效数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感受性量表》,共有12个题目,包括三个维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各因素载荷、拟合良好,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适合应用于大学生群体;⑵男大学生在心理疾病污名、他人排斥和自设负面标签得分均显著大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心理疾病污名及其各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统计差异;不同学院、求助经历、大学生、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差异不显著;⑶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对耻辱的忍受性最高,需要的自我认知最低;⑷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学院、求助经历在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得分上均有显著统计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和各维度,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到大三逐渐上升,大四稍有下降;来自城市大学生在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文学院大学生在态度总分、需要的自我认知、人际开放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工学院大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在态度总分和对心理专家的信心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大学生;⑸心理疾病污名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存在显著负相关;高污名组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得分显著低于低污名组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能有效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态度;⑹自尊在心理疾病污名总分及其各维度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的中介效应显著;⑺性别、求助经历在心理疾病污名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中的调节效应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