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的质谱成像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标志物在地球化学及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生物标志物母体的研究可为地质演化、成烃环境等的深入理解提供指导。目前对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质体,关于其母源的深度研究较少。本文以生物标志物一类主要来源——木材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围绕实现分子组成全面表征和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溯源两个目的,开发先进的分析方法,以促进对生标母体的认识。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是目前植物组成研究的主流手段,但受分析物沸点和质谱分辨率的限制,不具备达成以上两个分析目标的能力,因此需建立更为先进的分析方法。对于木材提取物分子组成全面表征的研究目前缺乏完整的分析手段。超高分辨率质谱在“石油组学”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它在分子水平上表征复杂有机体系的优势。本论文首先建立了基于超高分辨率质谱的木材提取物分子组成表征方法。系统考察了不同特性溶剂萃取的兼容性和选择性,建立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分析方法实现物质的全面检测,综合多维度数据统计方式对可提取物组成结构进行深度表征,实现了比已报道结果更丰富的木材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多样性分析。生物标志物母体在木质部中经历各种迁移转化,如边材向心材的转化、树脂的迁移等,深度挖掘它们的分布有助于生标的精准溯源。为了在分子组成信息基础上填补生物标志物的空间分布信息,论文进一步开发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 MSI)方法,实现对生物标志物在木质部横截面的精准定位。通过对有机、无机基质考察确定了适合木质部中多类型有机分子的有效基质辅助电离;通过探索切片、基质涂覆方式等克服了木材样品难以制样的困难;建立的MSI分析方法能够实现70μm空间分辨率下的分子分布识别,满足对生物标志物在木质部年代迁移差异的辨别需求;开发多途径数据解析方法提高分析效率同时保证定性准确性。最终创新性的实现了生物标志物的原位检测,观测到了生物标志物从边材向心材的转化并初步探讨了其迁移累积规律,同时观测到了不同类型树脂的分布差异并结合分子结构鉴定及其分布特征完成了对树脂的溯源。本文建立超高分辨质谱方法对木材提取物分子组成进行全面表征,开发MALDI MSI方法对木质部分子分布精准定位,极大促进了对生物标志物母体的认识,为生物标志物研究扩宽了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1月9日,2022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物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任务,动员全路物资系统统一思想、奋发进取、积极作为,全面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国铁集团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杨省世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1年,铁路物资系统经受住了疫情、自然灾害等考验,物资管理大统筹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国铁采购平台大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期刊
期刊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涉农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校"三农情怀"内涵及其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培育过程中,以茶学院为例,存在茶学院部分大学生三农意识淡薄、茶学课程设计不合理、茶企合作不成熟等困境。在培育路径方面,涉农高校创新茶学教学模式、建立茶学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建立未来茶学研究院等措施以实现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培育机制,形成具有农林高校特色的
在当前新时代县域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进程中,通过问卷调研,经共同印证和矛盾反证对比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国家劳动教育文件不够了解、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不够清楚、对劳动教育内涵逻辑的认知不够清晰。这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人为原因。为确保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实,建议:修订课程计划,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真正落地;提高共同认知,确保劳动教育意识的落地生根;务必出力流汗,确保劳动教育途径的本末相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基于对N市某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3-9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就读年级会使劳动行为产生差异;学生的劳动认知和劳动态度对劳动行为有显著影响,劳动技能对劳动行为略有影响。为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农村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合适度的劳动认知教育;通过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改进学生劳动教育认知和态度;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完善乡村生态的劳动课程架
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共同担当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协同理论为基础,研究探寻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路径等层面进一步论证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支撑;基于高校劳动教育实证研究现状,剖析高校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