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第一次提出“仁政”,并发展成一个相当系统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孟子以性善论为起点,首次把道德与政治、个人修养与治国理民内在地结合起来,开通了从修身为基始,经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王道系列工程。可以说,仁政为孟子赢得了声望和地位。作为儒学的第一个成熟和完整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和治国方略,仁政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世的统治者所吸收、采纳,时至今日,其作为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一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从和谐文化的视野入手,对孟子的人性理论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挖掘孟子人性论深处的仁政之内在根据,阐述孟子内圣外王思想的现实可能性,也将其中隐而未发的和谐思想彰显出来。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政治语境下的先秦“和”“同”哲学,重点论述《国语》、《左传》及《论语》中的“和”“同”哲学;第二部分借助人性“同”“异”概念辨析孟子“仁政”的哲学逻辑,彰显孟子“仁政”的理性架构;第三部分具体论述了孟子“仁政”的精义,并将和谐思想的理念贯穿其中;第四部分阐述孟子和谐政治追求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