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可持续发展逐渐为人类所认识以来,如何有效的评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诊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便成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跟踪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来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该方法在测度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测量工具。一直以来,大多数研究者都直接使用研究区域统计年鉴和实际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生态足迹的分析,但已有土地利用数据的不完善和实地调查的费时、费力,使得在生态足迹中生态承载力计算的数据获取较麻烦。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30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TM数据,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宿迁市2000年和2005年两期影像进行分类,经过处理得到宿迁市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图,并统计了这两年的各类型土地利用数据。将此分类数据与实际数据作比较,发现本次TM影像分类精度较高,分类结果与实际数据较吻合,是有效的,可以用其进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今后生态足迹的数据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生态足迹的计算中,本文以宿迁市2000年-2005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宿迁市2000-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宿迁市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进行了动态分析,最后计算了宿迁市2000年和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宿迁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3592hm2/cap增加到了2005年的1.5208hm2/cap,增加了11.8%左右,同期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6183hm2/cap增加到2005年的0.6392hm2/cap,仅增加了3.4%左右。2000年和2005年宿迁市均出现了生态赤字,且呈增长趋势。在生态足迹构成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草地、水域、化石燃料用地、林地,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小;在生态赤字构成中,草地的生态赤字最大,其次为耕地,林地的生态赤字较小。并且可持续发展指数也由2000年的0.5628减小到2005年的0.5428,处于很差的发展状况。这些都表明了宿迁市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费已超过了宿迁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宿迁市的发展正在远离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加,这表明了宿迁市资源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宿迁市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生态足迹的增长,提高宿迁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