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辊式枣树残枝捡拾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塔里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果园的残枝剩余物收集困难。基本都是人工捡拾至地头,由于病菌较多,为防止传染,果农直接将残枝堆积后就地焚烧。这样的处理带来很多问题:果农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可制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如何机械回收果树残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捡拾机构的研究:传统的捡拾机构适用于捡拾有序的,松软的秸秆和牧草等物料,而针对枣树枝这种高硬度、无序的物料,捡拾机构不符合其工作需求。目前,对树枝的机械捡拾研究内容较少,尤其对枣树残枝捡拾方法的研究未见报道。故以南疆枣树残枝为研究对象,设计对辊式枣树残枝捡拾的机构,加快推进枣树残枝机械化收获进程。结合枣树残枝的形态特征、力学特性指标和种植模式,运用SolidWorks、AutoCAD、ANSYS数字化软件,对捡拾机构进行三维设计和仿真。对主要零部件有限元分析,在其受力变形云图基础上,优化机构,确定机构的初步设计。最后研制枣树残枝捡拾试验台,模拟机构在田间的捡拾工作过程,明确捡拾机构的最优参数组合并优化。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有:(1)对新疆南疆地区调研可知:目前新疆红枣种植模式为矮化密植,大部分采用:行距×株距为4m×1.5m,部分采用:3m×2m的种植模式。近几年,地方为方便机械作业,加快推进红枣机械化收获进程,种植行距得以改进。在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明确捡拾机构的工作幅宽为1.2m,整机幅宽在1.5m左右。(2)提出上下拨齿轴转速比为1:1的对辊式枣树残枝捡拾机构,由于新疆枣树种植模式,设计工作幅宽为1.2m枣树残枝捡拾试台,模拟枣树残枝捡拾作业过程。该试验台的捡拾装置满足不同的齿形更换,可调的安装角度,齿距、齿高,以及捡拾机构关键部件的转速对捡拾效果的试验要求。并对相关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确定各个系统所需标准件的型号及尺寸。(3)对枣树残枝捡拾的关键部件:3种齿形,以及捡拾单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分析后的部件进行改进,增加了捡拾机构作业的稳定性,通过试验得以验证,满足其机构的实际工作要求。(4)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当机构参数为齿型1,下拨齿齿距为10cm,上拨齿齿距为20cm,上拨齿齿高为9.5cm,下拨齿高为13.5cm时,捡拾率与捡拾效率获得最优值;影响捡拾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转速,前进速度,下拨齿安装角度,上下拨齿的安装角度。并通过对捡拾机构的转速,前进速度,下拨齿安装角度,上下拨齿的安装角度的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下拨齿安装角度90°,上下齿形张角150°,转速100r/min,前进速度1 km/h。最后进行对辊式枣树残枝捡拾机构的最优作业水平时试验测定结果:对辊式枣树残枝捡拾机构的在离地高度H=1cm,枣树残枝含水率为6%~6.5%,长度60~100cm,直径0~3cm的捡拾条件下,对辊式枣树残枝捡拾机构的捡拾率为92%,捡拾效率为23个/min。(5)对辊式捡拾机构的优化改进方案:齿形的优化改进;添加铲齿;捡拾机构传动装置的优化;对辊式捡拾机构+自动控制调速系统。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如何更好地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此境况下,各国普遍寻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虽然工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但是农业也在全球气候
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题,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对于成功的骨缺损修复至关重要,而血管化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骨愈合早期,各种修复细胞被趋化和募集,巨噬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儿童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
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特有的一种运动现象,其具有丰富而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建立具有新特性的混沌系统模型以及混沌控制与混沌同步一直是非线性领域内的研究热点课题。本文
当今时代,发展节奏快。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压力的加重致使大学生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尚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电化学传感技术和免疫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识别过程中产生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从而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该法具备众多优良
由于社会老龄化,以及很多重磅炸弹式药品专利到期,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上升,所以仿制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仿制药的销售额并非增长迅速。2004年,全球仿制药
随着智能电子显示材料的迅速发展,单一功能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集成多功能的能量存储和转换设备在智能和交互模式中融入了新颖的特性和功能,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电致变色作为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够根据外界电压可逆地发生颜色的变化,而颜色是人们对物体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将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与电致变色进行集成就能将外部环境或人自身状态变化反馈给人,而柔性电致变色器
顺应节电降耗的趋势,对实际工作场所中的发动机零件加工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了节电的可能性研究。通过对数控机床的PMC进行程序优化,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基础上达到了节电的目
以TX1600镗铣加工中心镗削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由热载荷和结构载荷引起的变形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热-结构耦合模型,分析了滑枕不同行程时系统的变形,得出镗削系统的变形量随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