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窑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东33公里的大窑村南山,包括二道沟、四道沟、八道沟、27号洞等多处地点,二道沟位于大窑南山西北。自上世纪70年代始,经过多次考古发掘,研究者认为其年代属中石器时代。 201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内蒙古博物院合作,对二道沟地点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发掘,获取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本文以2011年二道沟地点主发掘区所获石制品为研究对象,对二道沟主发掘区石制品的类型、剥片技术和石器加工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该地点石器工业的总体面貌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堆积性质的不同,本文将主发掘区将地层划分为两大部分,坡积地层和原生堆积。其中原生地层发掘深度达8.5米,文化遗物主要出土于第1、2自然层,数量较少。根据遗物分布,该层可分为3个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器组合相似,均属中国北方主工业。 坡积地层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出土了超过5万件石制品。从剥片技术看,至少存在三种剥片技术,一是简单锤击剥片,以简单石核为代表;二是系统剥片,以漏斗型石核、盘状石核、交互打击石核和扁脸石核为代表;三是细石叶技术,以细石核为代表。在锤击剥片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剥片序列,即单向打片、交互打片和多向打片。从石器加工技术看,在工具类型中,刮削器占75%以上,其它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尖状器、凹缺器、锯齿刃器、端刮器、两面器等,其中两面器仅在A区发现;两区工具毛坯以石片为主,绝大多数标本均为硬锤加工,以正向加工为主。大多数工具个体较小,修疤深浅大小不一,少数标本修疤浅平,长而准平行连续分布;统计分析显示两区工具个体差异不大,除砍砸器外,各类型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大小和加工上的区别;变量相关性分析揭示毛坯的大小会制约工具的加工程度,而加工刃长与修疤数量的负相关表明二道沟地点大部分工具的加工并不追求精致化。研究表明:坡积地层石制品至少存在三种不同技术传统,一是细石叶技术传统,以细石核为代表;二是石叶技术传统,以扁脸石核为代表;三是石片石器技术传统,占主体地位。 结合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和连续重复抽样的特点,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大批量石制品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案,通过边抽样、边评价的方式,利用有限的样本量推断总体特征,并将其实际应用到大窑遗址二道沟地点石制品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该抽样方案对于石制品的物源追溯、遗址区域调查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