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华北地区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针对三种施肥措施(正常施肥、施用硝态氮肥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处理)下温室气体(N2O、 CH4、CO2)交换通量进行了一年半的连续观测。同时运用动态箱法针对正常施肥、施用硝态氮肥处理下NOx(NO+NO2)和NH3交换通量开展了观测研究。并对影响上述气体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观测分析。研究发现施肥样地(正常施肥(CF)、施用硝态氮肥(NF)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样地(SN))施肥后约10天N20的排放量占到了各生长季总排放量的61%以上,各施肥样地N20的排放因子在0.1%-3.3%范围内。施用硝态氮肥处理下N20排放量明显低于正常施肥样地。不同作物季秸秆还田处理下N20排放量变化较大,在2010年玉米季秸秆还田促进了N20排放,但在2010-2011年小麦-玉米轮作季则表现为抑制作用。CO2排放通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规律,且与作物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玉米季较高的CO2排放主要出现在拔节至吐丝期;小麦季较高的C02排放主要出现在返青至灌浆期。不同肥料间CO2排放无明显差异,但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季C02累积排放量。2010年玉米季及2010-2011年小麦季各处理下CH4的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说明所研究农田为大气中CH4的一个汇,但在2011年玉米季CF、NF-L及SN样地CH4的累积排放量为正值,说明该农田转变为大气中CH4的一个排放源,这可能是由于2011年降水量较高使得农田水分含量较大而促进了产甲烷菌活性,增加了CH4的排放量。施肥后一周内NO排放量出现增加,可见施肥促进了农田NO排放。降水或灌溉后NO交换通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除2010年玉米季正常施肥样地外,其它处理下NO累积排放均为负值,表明玉米-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会吸收大气中的NO。与正常施肥样地相比,施用硝态氮肥可有效降低农田NO排放。各处理下N02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为大气中NO2的汇。施用硝态氮肥处理下N02的吸收量高于正常施肥样地。各施肥样地NH3的排放仅出现在施肥后的4天内,且排放量较小。2010-2011年小麦-玉米轮作一个周期净全球增温潜势(GWP)在控制地、正常施肥样地及秸秆还田样地均为正值,而在施用硝态氮肥样地表现为负值,说明现行的耕作制度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可能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一个源,而施用硝态氮肥可降低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