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泄洪消能防冲是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的复杂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水利枢纽的布置形式和工程规模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面临着高水头、单宽流量大、下游河床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消能防冲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各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及河道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具体工程、具体问题,选择既安全又合理的下游消能防冲方式。 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水利工程,底流消能是一种常用的消能方式,具有水跃稳定、消能效果好、下游水面波动小的特点。工程中常通过采用底流消能与辅助消能工相结合的形式,以减小工程量、提高消能效率。新疆某水电站是一座典型的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该电站拦河引水枢纽泄洪闸采用底流消能。由于河流夏洪6~8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60%~70%,上游来水达到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时,对下游河床冲刷严重。因此,为保障设计安全性,对该工程消能措施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对水利枢纽下游的水流特性及河床冲刷进行研究。 本文建立几何比尺为1∶40的正态整体水工模型,对拦河引水枢纽进行了系统的消能防冲试验研究。当上游来水为设计洪水时,首先通过改变尾槛坡度和高度,对其消能效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的辅助消能工进行优化试验。优化一将原工况坡度为1∶1.5的尾槛改为垂直尾槛;优化二对消力池水平护坦加长3.75m,并采用垂直尾坎与趾墩消能工相结合的形式;优化三在优化二基础上对尾槛加高0.8m;优化四对消力池水平护坦加长3.75m,并采用齿形尾坎。通过对泄洪闸泄流能力、水深、流速及下游河床冲刷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优化四方案,试验效果最好。将优化四方案应用于校核洪水工况,也取得了良好的消能效果。 本论文最终确立了加长水平护坦并采用齿形尾槛,解决了新疆某水电站拦河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对类似工程的消能防冲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