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加快侵略东北的步伐,1906年获得对中东路长春至大连段的支配权。随着满铁的建立和辽东半岛成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商人和商业机构也开始涌入东北,东北贸易逐渐转型为殖民地贸易,即出口单一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品的模式。本文主要以东北奉天和营口的为例,探讨山西商人进入东北的途径以及从营口开港到20世纪前十年支持和参与东北商业贸易发展的过程。认为山西商人主要通过在内地直接参与各种主要行业的投资和经营、在贸易港左右贸易金融来实现其经济影响,并且是通过高度的商业自治和特殊的货币发行机制作保障。也正因如此,随着内外条件的急剧变化,山西商人在东北地区也随之衰落。笔者根据发掘到的一批日文史料,重新评价了山西商人在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到20世纪前10年,对东北地区商贸活动的商业和金融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术界关于晚清东北地区商帮活动实证研究的不足。本文除却绪论和结论,主体部分共有三章。第二章首先介绍清代东北商路的沿革,清前中期由于东北基本属于封禁状态,商路以驿路为主,主干线主要经过山海关,而北道则绕道蒙地,就主干道而言,连接奉天、吉林乌拉和齐齐哈尔三个城市,沿途某些城镇虽仍是军事功能,但作为商品集散地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进入近代前期,东北地区最主要变化是清政府对东北开发的政策和对外条约中沿海商埠的开辟如营口、丹东、大连等,沿海商埠成为各地商人开展竞争的集中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则是中东和南满铁路取代了古代的驿路,商路也随之变化。山西商业移民较早进入东北,因而在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移民前,已经在东北各地的商业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不过在清前中期,受政策制约,在这一时期以行商为主,以流动性很强的形式从事远距离的长途贩运。第三章和第四章重点探讨近代山西商人在东北的经济影响及其衰落。首先介绍山西商人对东北货币市场影响,除凭借票号和钱庄在货币兑换、结算与经营存贷业务垄断当地金融外,特别介绍了营口的银炉和过炉银制度。对商业的影响重点以奉天和营口为中心,特别提出在商人组成的公议会中山西商人占据一定的地位。所以在有清一代,山西商人对东北地区的商业发展始终具有重要影响。第四章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西商人在东北的影响逐渐衰落的背景和原因。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营口的过炉银信用体系开始出现崩溃,而俄国在东北的势力扩张和经济掠夺更加紊乱了货币制度。日俄战争后,山西商人的汇兑业务演变为短期的纯粹投机,但多数蒙受损失。票号、钱庄纷纷倒闭,出口粮商的结算业务受到干扰,金融业也影响到了商业正常运营。日俄战后日本占领营口期间,还试图借机废除过炉银制度,但受到以晋商为首的华商抵制,日本则通过银行贷款,组建合资银行等试图垄断货币发行权,但在九一八事变前,过炉银仍是营口自由商业经济的最主要结算工具。而奉天发生的官僚依仗权势劫夺商务总会财产的事件则表明地方政权与民间金融商业组织在东北商业自治和货币发行的争夺加剧。九一八事变后,为配合其军事政策,日本已基本垄断了东北的商业和金融。在这一过程中,晋商也随之迅速衰败。论文最后提出近代以来不独立的主权无法提供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和币制。随着东北单一贸易结构逐渐形成和固化,商业和金融业的投资行为更加注重短期利益。而这仅依靠商民自治提供的货币体制和交易规范来维护经济秩序,当某些外来因素不断冲击时,极易突破自治所能约束的范围,。山西商人也不例外,在一次次的危机中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