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番茄叶霉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产孢,潜育显症,孢子飞散,空间分布型,不同栽培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分生孢子可以在清水中萌发,番茄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未见附着胞形成;孢子抗干燥能力强,萌发的孢子经3—4d干燥后丧失存活能力;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越大越利于萌发,水滴中最适合萌发;叶面结水时间(露时)越长越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建立了孢子萌发与露时,露温,相对湿度关系的三个回归方程。在叶内渗入较多水分的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1%—85%病斑即可产孢。温度为10℃—25℃时均能大量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3℃,在4℃和35℃时不产孢。黑暗与散射光下病斑均能产孢,但黑暗条件下的产孢量明显高于散射光下的产孢量。不同施肥水平影响植株病斑产孢量,施用氮肥的植株病斑产孢量大,施用钾肥的植株病斑产孢量低。1—2龄病斑几乎不产孢,6—9龄的病斑产孢能力强。番茄品种影响叶霉病的潜育期;接种时保湿时间不同,潜育期存在差异;错期播种对病害潜育期和显症期没有影响;建立了病斑持续显症时间与逐日显症率、逐日累积显症率关系的回归方程。不同品种的番茄植株在同期、等量接种条件下,单株病斑数存在差异。不同施肥水平影响番茄植株抗侵染能力,施磷肥的番茄植株抗侵染能力弱,施钾肥的番茄植株抗侵染能力强。番茄叶霉病菌的分生孢子多在夜间飞散,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害属于聚集分布。采用抑菌圈法和孢子萌发法对23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室内测定效果较好的药剂及最佳使用浓度进行田间试验,其中福美双900×,多菌灵900×,普力克900×,福星8500×,品润700×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90.2%,91.76%,91.67%,91.02%,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