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放开用电计划的过渡期,一方面要在售电侧引入竞争,对于进入售电市场的电力大用户,给予其选择供电商的权利,激励需求侧响应,促进供电商降低成本、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未进入市场的中小电力用户(以下简称非市场化用户),也应该给予其选择电价菜单的权利,引导其合理用电、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供电成本。因此,本文就电力体制改革过渡期,分别研究了电网企业供电服务范围内非市场化用户的可选择性销售电价定价方法,以及竞争性售电公司与其代理购电用户之间的可选择性售电合同定价机制,为促进我国销售电价改革和售电侧竞争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可选择性销售电价研究的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了其经济学原理、选项设计原则和激励相容原理,综述了竞争和非竞争性售电业务中的实践经验,为制定可选择性销售电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针对电网企业提供保底供电服务的非市场化用户,改进目前所有用户执行统一峰谷电价的模式,提出了一种可选择性峰谷电价定价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的k-means聚类方法细分用户类型。然后,利用需求价格函数与效用函数之间的刻画关系,基于效用理论建立了用户的用电偏好模型。最后,在保证供电成本回收的前提下,以实现所有非市场化用户的福利最大为目标、引入不同类型用户的权重系数权衡定价的效率和公平性,建立了价比不等的可选择性峰谷电价定价模型。算例分析表明,不同价比的峰谷电价选项能够分别激励不同类型的用户,在保证用电效用的基础上移峰填谷,使供电成本和用户用电效用得到协同优化。针对现货市场运行前的过渡阶段,基于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风险分担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选择性“保底价差+偏差惩罚”售电合同定价机制。以计及市场份额的售电利润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售电价差随机规化模型。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售电公司为偏差较小的用户提供较大的降价福利,与偏差较大的用户分担考核费用,实现了用户群体的细分、考核风险的降低和售电利润的提高。本文分别为电网企业和售电公司制定可选择性销售电价提供了理论方法,前者有利于促进非市场化用户削峰填谷,降低供电成本;后者有助于促进进入市场的电力大用户提高月度用电量预测精度,降低售电公司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