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绿道实践在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取得成功,掀起了国内绿道规划与建设的热潮。绿道是一种线性的绿色开敝空间,能够连接公园、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区、城乡居民点等,具有保护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游憩、交流的空间、以及促进旅游开发等功能。绿道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下的绿道系统规划多分布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尺度较大,选线方法相对成熟和完善。相比之下,县域尺度下的绿道系统规划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规划案例与研究较少,绿道选线方法也不成熟。作为中国基础的行政管辖单元,集中了大量的生态、文化和景观资源,在中国的生态版图上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县域尺度适中,绿道的功能兼具生态保护、交通引导,并与乡镇发展、旅游开发等直接相关,发挥空间大。因此,县域尺度下的绿道选线对于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论文首先说明了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绿道及绿道选线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国内外对绿道选线要素和选线方法的研究,总结其中可借鉴的经验。针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其次,探讨了县域绿道、绿道选线的概念及选线原则,并以景观生态学、景观连接度理论、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支撑,综合提出县域绿道选线思路,在对县域绿道选线要素进行分析后,通过计算各因子权重以及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赋值,详细构建了县域绿道选线要素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兴安县为例,通过对兴安县绿道的选线要素,利用构建的县域绿道选线要素评价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采用GIS定量适宜性叠加分析法,辅以层次分析模型,进而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建模对评价因子图层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适宜性分析结果,形成绿道的初步选线,然后结合游径布局,得到绿道选线的最终布局为“一心、一轴、两环、四脉”的空间格局和1条主线路、2条环线和3条次线路的线路设计。本文可以作为今后县域绿道选线的典型个案,为其他县域绿道选线提供新的参考价值、新的模式与新的思路,并对促进兴安县的绿道建设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