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一线化疗期间Hb变化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病人一线化疗过程中不同Hb变化轨迹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化疗后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为晚期(Ⅳ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84例。依据化疗过程中血红蛋白轨迹分为五组:(1.persistent-anemia;2.mild anemia;3.Normal Hb;4.low normal Hb;5.improved-anemia)。分别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大小、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及复发转移部位及预后指标(化疗效果、PFS、临床获益率及各组有效患者临床缓解持续时间)等。其次以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分组分为(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分析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化疗后贫血的相关因素,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民族、月经状态、BMI、病灶大小、化疗方案及复发转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化疗周期在不同分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即化疗前Hb和化疗周期,以Hb轨迹分组为因变量,做有序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只有化疗前Hb对系数的影响是显著的,结合临床对于分组无实际意义,各组之间认为具有可比性。分析结果:1、依据Hb轨迹曲线分组,结果表明不同Hb轨迹类型的PFS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FS在正常Hb组最长,持续性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低于正常Hb组的PFS都与正常Hb组相比,明显低于正常Hb组的PFS,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Hb轨迹类型中患者的临床获益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正常Hb和改良贫血组的临床获益率最高,不同Hb轨迹化疗效果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Hb轨迹类型各组有效患者临床缓解持续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以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分组分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化疗后中度贫血与正常Hb相比,化疗中没有铂类不易贫血,化疗过程中Hb下降值不超过20g/L,化疗后不易贫血。结论:一、晚期乳腺癌病人一线化疗过程中不同血红蛋白变化轨迹与化疗疗效好像无关,与PFS、临床获益率及各组化疗有效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可能相关,化疗期间不同血红蛋白变化轨迹对预后可能具有预测价值。二、晚期乳腺癌病人一线化疗过程中化疗方案中存在铂类更容易发生贫血,化疗过程中Hb下降值超过20g/L往往提示贫血更容易发生,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关注。
其他文献
吴琠(1637—1705),字伯美,号铜川,山西沁州人,清朝初期著名的大臣,山西上党文人的重要成员,也是沁州人的精神标杆。吴琠诗歌存于《思诚堂集》和《吴文端公诗集》,体裁广泛,内
本文从细胞膜仿生的角度出发,针对蛋白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基于细胞膜仿生磷酸胆碱改性壳聚糖PCCs,采用离子交联法构建了一种蛋白质药物细
[目 的]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就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前后生活质量评估工作作出分析,从不同的影响因素着手,探究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变化情况。[方 法]选取2017年9月
目的神经元凋亡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中(early brain injury,EBI)主要的病理生理事件之一。Wnt-3a是在神经发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源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i PSCs移植后大脑微环境中蛋白表达的长期动态变化。方法将成年雄
蛋白质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运载和储存的生物功能。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科学、药物化学及化学等诸多领域的热点。
肿瘤的多药耐药是导致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复杂,而ATP结合盒式蛋白-过度表达介导的耐药是目前接受最广泛的机制。常见的ATP结合盒式蛋白如P-gp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判断疗效和指导131I处方剂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评价131I治疗前刺激状态下血
在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今天,水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显得愈发重要。从1949年开始,水利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移民
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会与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危害。随着DBPs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DBPs的健康风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