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一定的共同信仰或共同利益之下结成政党,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即政党内部的关系,我们将其称之为党内关系。党内关系的结成,取决于人们的信仰和组成政党的目的,因而不同类型的政党,会有不同类型的党内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党内关系上必然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党内关系有着显著的区别。它自身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阶级性,我们将这样的党内关系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领袖们,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这一理论,首先具备一般意义上政党党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涵,但是它同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从而与其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内关系理论区别开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理论构建的目的是为党的内部关系建设服务,是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最终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在为无产阶级政党而奋斗的历程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的基本原理;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列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党内关系思想,将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进一步中国化,从而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就是这样一步步日臻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包含了一系列基本要素,包括实体要素即党员和组织,制度性要素即党纲和党章,抽象性要素即信仰和作风,以及生态性要素即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还包含了各种具体的关系,主要是指党员之间的关系、党员与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三者交织,共同构成一副党内关系的图景。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对这些要素和具体关系都做了详尽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还对党内关系如何运行做了思考,即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始终以党内团结为目标;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毫不犹豫地反对党内宗派;要通过构建党内权力的授予、使用、制衡和党员权利的保障这样四位一体的机制来保障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的有效运行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中去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既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既有过传承与创新,也有过偏离和背叛,这些都值得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处理党内关系时去认真借鉴。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离不开党的组织路线作保证。能否确保党内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化,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历史任务能否有效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共产党,正团结8000余万党员,带领14亿中国人民为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关系,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的基本原理,才不会使得党自身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要求,在自身内部关系的建设上不断开拓创新。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