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南小河沟和砚瓦川小流域长系列降雨、径流、泥沙和径流场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的水沙特性和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塬沟壑区,产流降雨一般发生在4~10月,侵蚀性降雨则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9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0%,侵蚀量占全年侵蚀量的91%。产流降雨年均发生6~7次,多年平均为200mm左右,占同期汛期降雨量的48.8%~54.1%。侵蚀性降雨年平均发生2~3次,多年平均为100mm左右,占同期产流降水的32.6%~58.7%。产流降雨以40mm以下降雨次数为最多,占到总降雨次数的70.6%,最大比例出现在10~20mm的降雨,占到全部产流降雨次数的25%。(2)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坡长和坡度是导致细沟侵蚀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形因子。在降雨、坡长、坡度的综合影响下,水土流失与三者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减小坡长,降低坡度是防止坡面细沟、浅沟侵蚀的主要措施。(3)产流降雨以荒草坡为最大,其排序为:荒草坡>农坡地>林地>草地;产流以农坡地为最大,其排序为:农坡地>草地>荒草坡>林地;产沙也以农坡地为最大,其排序为:农坡地>荒草坡>草地>林地。(4)严重的水土流失往往是由一年中少数几次暴雨造成的,董庄沟流域一次最大暴雨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40%左右,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55%左右;砚瓦川流域一次最大降雨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43%左右,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60%左右。(5)在多因子分析中,与次土壤流失量相关程度较好的降雨复合因子有:次降雨量、平均雨强、最大30分钟雨强;与年土壤流失量相关程度较好的复合因子有:最大30分钟降雨量、汛期降雨量、最大10日降雨量、最大30日降雨量等指标。在小流域中,未治理流域降雨因子与年土壤流失量相关程度要优于治理流域。次径流量和次土壤流失量、年径流量和年土壤流失量之间均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且线性关系优于幂函数关系,其相关性远比雨沙关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