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术前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血常规参数在子宫内膜不同病变患者间的差别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血常规参数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子宫内膜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依照术后病理回报将患者进行分组,子宫内膜癌组273例,增生组34例,息肉组42例。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Ⅰ期227例,Ⅱ期19例,Ⅲ期27例,Ⅳ期0例;腺癌261例,浆液性癌7例,透明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按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G1)19例,中分化(G2)197例,低分化(G3)57例;189例患者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4例,阴性者17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NLR、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等血常规参数的差别;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不同血常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增生组及息肉组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有明显差异(P=0.041、0.023)。PLR在子宫内膜癌组、增生组及息肉组的中位数分别为116.29,120.76,98.99,具有显著差异(P=0.042),且子宫内膜癌组及增生组患者的PLR高于息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7)。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NLR、MLR等血常规参数比较无差异。2、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为Ⅰ、Ⅱ、Ⅲ期患者的NLR中位数分别为1.57,1.64及1.74,具有显著差异(P=0.049),子宫内膜癌Ⅱ、Ⅲ期患者的NLR高于Ⅰ期患者,Ⅲ期患者与Ⅰ期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49)。而NLR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Ⅰ、Ⅱ、Ⅲ期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5g/L、124g/L及129g/L,有显著差异(P=0.005),子宫内膜癌Ⅱ、Ⅲ期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Ⅰ期患者,Ⅱ期患者与Ⅰ期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3)。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5),高分化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中低分化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04)。而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R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不同病理分级的差异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较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血小板及PLR偏高,说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数量及PLR增高;PLR增高可反映子宫内膜病变的严重程度。2、子宫内膜癌患者NLR的增高与肿瘤分期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其NLR逐渐升高,说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NLR可能与肿瘤进展有关。3、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的加重,导致其贫血程度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