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9~11岁儿童体力活动现状及其特征,分析不同BMI水平的儿童体力活动差异,此外通过分析同一人群连续三年的有效追踪数据,探究儿童体力活动模式的年龄转变情况,为体力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9岁(三年级)的小学生用加速度计进行为期三年的体力活动测试,整合有效数据可得9岁样本共239人(男121,女118);10岁样本共236人(男118,女118);11岁样本共104人(男50,女54),同一人群中连续三年有效样本共计58人(男27,女31)。研究结果:1.儿童总体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基本情况为:9岁男童62.4min/d,女童50.8min/d;10岁男童64.3 min/d,女童47 min/d;11岁男童63.3 min/d;女童47.9 min/d,三个年龄组的男生均有半数以上达到WHO建议的每日1小时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推荐量,女生达标率仅约20%。2.三个年龄组无论男女生静坐时间(SB)均表现为上学日高于周末日,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体力活动时间(LPA)男女生均表现为上学日高于周末日,但是差异不显著;9,10岁男生上学日与周末日MVPA差异不大,但11岁时上学日的MVPA时间显著高于周末日(P<0.05),女生的MVPA时间三个年龄组均表现为上学日高于周末日,且在9岁与11岁有显著性差异(P<0.05)。3.无论年龄,非肥胖组的SB都低于超重肥胖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PA也表现为非肥胖组高于超重肥胖组(P<0.01);MVPA表现为非肥胖组高于超重肥胖组,在9、10岁时有显著差异(P<0.01)。4.超重肥胖组上学日的SB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且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肥胖组的LPA无论上学日还是周末日,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年下降,且变化显著(P<0.01)。5.男生活跃型人数追踪前后均为女生2倍之多,静坐型人数不足女生一半;经过3年追踪调查,男生活跃型新增4人,减少1人,女生新增6人,减少4人。结论:9~11岁儿童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整体上呈现出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高于周末日的特征。BMI高低会造成体力活动差异,非肥胖组体力活动水平高于超重肥胖组,且超重肥胖组的LPA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追踪人群中男生体力活动模式变化较稳定,女生模式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