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后,针对当时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牲畜数量急剧下降的局面,以乌兰夫为首的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自治政府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到发展生产上来,提出牧业区的工作重心是“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并为此开展了以废除封建特权、解放牧业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民主改革运动。
在牧区民主改革过程中,乌兰夫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牧区实际相结合,根据当时牧区阶级关系特点和畜牧业经济特点,逐步制定和实施了“废除封建特权”、“牧场公有、放牧自由”以及“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即“三不两利”)等一系列政策,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牧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顺利完成了民主改革的任务。
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是内蒙古经济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乌兰夫为什么能够在当时没有任何直接经验可以借鉴的基础上成功实现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目标,其改革的内容、方针、政策是什么?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是怎样调动和发挥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带动内蒙古畜牧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经济改革有什么样的启示?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如下:
第1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动机、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及本文架构。
第2章论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理论基础。内蒙古牧区的民主改革是乌兰夫领导下的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人民为了迅速发展内蒙古畜牧业而实施的制度创新过程,这种制度创新的结果使原来没有效率的制度结构转向了另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因而,借鉴马克思的制度变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们研究内蒙古牧区的民主改革提供了一个历史的逻辑起点。
第3章阐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前的政治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关系特点。
第4章论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政策的形成。首先,阐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其次,阐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基本政策。牧区民主改革的基本政策可以归结为:“牧场公有、放牧自由”。再次,阐述了牧区民主改革的方针。乌兰夫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牧区推行民主改革的五大工作方针(慎重稳进、发展牲畜生产、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大力培养牧区民族干部和贯彻“人畜两旺”),有力地保证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能够平稳有序进行,并最终取得丰硕的改革成果。最后,阐述了牧区民主改革的具体政策,以乌兰夫为首的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政府提出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即“三不两利”)政策,调动了包括牧工、牧主在内的各阶层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全区的畜牧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5章论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经济效应。首先,阐述了牧区民主改革对畜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影响;其次,阐述了牧区民主改革对农牧经济结构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牧区民主改革对牧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第6章探讨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由之路。其次,阐述了内蒙古牧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民主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再次,阐述了内蒙古牧区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路线和“稳、宽、长”的基本原则与民主改革时期的“不斗不分、不划阶级”政策和“慎重稳进”方针是一脉相承的。最后,阐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时期实行的“提倡和推行互助合作放牧政策”和“三不两利”政策分别为牧民和牧主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7章论述了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经验启示。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坚持以畜牧业生产力发展为中心,是实现牧区经济繁荣的根本保证;第二,合理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牧区生产力的前提条件;第三,坚持一切从牧区实际出发,是制定牧区民主改革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第四,坚持“慎重稳进”方针,是牧区民主改革的有效途径;第五,充分调动牧民生产的积极性,是牧区民主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第六,切实改善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是牧区民主改革的根本落脚点。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对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重要启示是:第一,民族地区改革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第二,民族地区改革必须重视和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第三,民族地区改革必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