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高层(20 km以上)大气区域空气非常稀薄,其中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非常复杂,是日地空间物理研究中的重点区域。其中中间层顶和低热层(MLT)区域存在外星物质沉积产生的金属原子或离子层,高度范围80-105 km。在众多金属原子中,钠原子具有相对较高的粒子浓度和寿命,其后向散射截面也较大,因此成为了很好的中高层大气活动示踪物。发展高时空分辨率、高信噪比和高稳定性的中高层大气观测手段可以加深对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高层(20 km以上)大气区域空气非常稀薄,其中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非常复杂,是日地空间物理研究中的重点区域。其中中间层顶和低热层(MLT)区域存在外星物质沉积产生的金属原子或离子层,高度范围80-105 km。在众多金属原子中,钠原子具有相对较高的粒子浓度和寿命,其后向散射截面也较大,因此成为了很好的中高层大气活动示踪物。发展高时空分辨率、高信噪比和高稳定性的中高层大气观测手段可以加深对该区域复杂的动力学和化学机制的理解。钠层中存在一些特殊现象,例如突发钠层和低热层增强钠层,统称增强钠层。它们都是指钠密度在短时间和窄高度范围内迅速增强的现象,但出现高度有所不同。自从Clemesha et al.(1978)第一次观测到突发钠层以来,其形成机制就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重点关注。主要的形成机制包括:流星直接注入、离子中和、温度上升以及电子沉降等,而低热层增强钠层的形成机制则可能更为复杂。大气波动,特别是重力波,是MLT区域大气与低层大气间能量、动量和成分的交换和重新分配的重要媒介。MLT区域也是重力波的饱和、衰减和耗散等重要动力学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本论文介绍了可以连续观测平流层到中间层顶的激光雷达系统,并利用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激光雷达系统(中国和智利)对大尺度水平增强钠层的形成机制以及重力波与突发钠层的耦合过程进行了研究。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探测瑞利散射信号得到平流层和中间层的大气温度和密度,而钠层的钠原子密度则需要对钠共振荧光散射信号进行反演。一般而言,同时观测大气数据和钠层数据需要多套激光雷达系统共同工作以完成观测。在本文中介绍的瑞利-钠激光雷达系统,采用波分-时分复用的方法,使用单个光电倍增管完成了瑞利-钠双通道采集,实现对30 km-105 km大气的观测。该系统于2016年9月在中国合肥(31.5°N,117°E)完成升级改造,获得了大量观测数据。激光雷达系统的钠密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观测结果显示出该系统出色的时空分辨率和信噪比。对大气参数的季节变化分析以及对流星尾迹、平流层气溶胶的筛选和反演证明该系统的观测可以促进对大气动力学和化学过程更深入的理解。现有的激光雷达对增强钠层的报道一般都是对单个站点的研究,而大尺度水平范围的增强钠层特性及其与背景条件的联系依然有待研究,因此需要结合多个站点、多种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子午链上多个激光雷达系统,系统研究了合肥和武汉(30.5°N,114.4°E)2011-2018年共同观测的19个大尺度水平增强钠层事件,并讨论了其主要的形成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夏季增强钠层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2)持续时间较长的增强钠层在两地间的相似度较高,而持续时间短的增强钠层则显示出较强的局地特性;(3)大多数(70%)两地同时观测的大尺度增强钠层都与电离层突发E层有关,表明了中纬度地区在风剪切作用下“突发E层-增强钠层”因果链关系;(4)少数(30%)两地同时观测的大尺度增强钠层与大气波动(潮汐或者重力波)的动力学机制有关,揭示了水平大尺度波动对水平增强钠层的可能影响;(5)同时,观测也发现存在明显延迟增强钠层事件,暗示着长距离水平输运机制存在的可能性。智利安第斯激光雷达观测站(AL0,30.3°S,70.7°W)高光谱分辨钠激光雷达在2019年5月2日观测到了与波导重力波相关的突发钠层事件,在风场和温度场中同时显示出明显的中高频重力波。此外,本文提供了一种使用激光雷达观测数据计算重力波各项参数的新方法,使用相对温度与各方向风场的振幅比率和无耗散的极化关系来计算重力波的固有频率、水平波数和垂直波数等重要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突发钠层事件过程中重力波传播形成的临界层和反转层,用于解释实际观测到的重力波耗散和波导现象。该案例研究可以与数值模拟结合,与各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更好地理解钠层中重力波相关的动力学过程,同时也可以为大量激光雷达观测数据中的重力波提取以及数据统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前言我国教育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将教学游戏融入到教学中,符合小学学生学习特点,可为英语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对教学游戏概述与类型进行分析,而后着重探讨了教学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策略,仅供参考。1.教育游戏概述与类型1.1
哨声波是地球内磁层中广泛存在、十分重要的电磁波动。哨声波在磁层高密度区域如等离子体层一般呈现为非相干的嘶声波,而在等离子体层顶外常呈现为相干的合声波。合声波通常是由分立的单元组成,单个合声波单元常呈现上升调或下降调结构。哨声波是辐射带中高能电子通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它能够通过局地随机加速,在几小时到一天时间内将大量百keV的能量电子加速到相对论电子,在辐射带电子动力学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
地球内部的绝大多数直接信息来自于地震学观测,利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矿物弹性性质可以使我们结合已有的波速信息对地球内部物质组成进行推测,因此高压实验所提供的矿物密度、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质随地球深度变化的趋势对地球深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幔中的MgO-Al2O3-SiO2-H2O(MASH)体系内矿物对地幔矿物的弹性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广泛参与地球内部的不均一性、波速异常等,具有重要的地球物理学意义。本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SPE-LC-MS/MS)技术,建立了养殖废水中17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的测定方法。水样在采用固相萃取法富集前,先用 0.45 μm 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而后加入5%甲醇(体积比),用盐酸溶液将水样pH调节至2.0±0.5,经固相萃取柱富集,最后用9 mL 0.1%甲酸甲醇洗脱。以C18柱为分离柱,0.1%甲酸-5mmol·L-1 甲酸铵水溶液
选取中国其中的31省市PPP项目面板数据,描述性分析发现2016年-2019年PPP行业集中于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片区开发及旅游,社会保障、林业、农业、能源及科技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关注;运营模式上政府偏好社会公共基础项目所有权控制,回报机制以政府补助和付费方式为主;借助ArcGIS与GeoDa软件可视化呈现2016-2019年PPP西部地区项目数下降,东、中部地区项目执行率高;对
川滇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侧,是我国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是地震学研究的重点区域。本文应用压缩感知技术、背景噪声监测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监测方面利用川滇地区的地震数据进行探索。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筛选出可靠的分析数据。随着地震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人工筛选变得耗时低效。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代替人工完成这项费时耗力的工作。我们以地动分
亚暴爆发被认为是改变磁层和电离层,特别是近地磁尾中磁场能量和等离子体约束的基本过程。近30多年以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气球模不稳定性可能是近地磁尾电流中断和亚暴爆发的触发机制。现在尚不清楚气球模不稳定性是引起亚暴爆发的主导因素还是仅起到部分作用。大多数研究者们在检验亚暴爆发的过程时都已经接受,这一区域的理想磁流体气球模可以是线性不稳定的,而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动理学效应会显著影响气球模的稳定阈值。然而,
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动力学活动、应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横波分裂则可以计算出各向异性的数值特征,包括快轴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利用不同震相可以研究地球不同圈层的横波分裂特征。例如直达S波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各向异性,这可以反映地壳的结构和应力状态。SKS和SKKS震相则可以用来研究上地幔各向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上地幔的结构和板块运动等动力学特征。利用SKS和SKKS震相横波分裂参数
硅(Si)是地壳和地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作为Si-O四面体的核心组分,参与着硅酸盐地球(BSE)中几乎所有的地球化学过程。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地质过程都会导致Si同位素的分馏,因此Si同位素在包括高温和低温在内的不同地球化学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利用Si同位素作为工具,分别对火山岩形成、俯冲带变质流体演化以及玄武岩风化等过程进行了研究。Si同位素分析方法是利用该同位素体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锂(Li)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使得Li同位素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地质研究中。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7.6%)和7Li(92.4%),两个同位素间较大的相对质量差(17%)和扩散速率差(3-5%),使得各种地质过程中可以产生显著的Li同位素分馏(高达80‰)。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各地质储库Li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