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风险共担和风险分配两个问题,给出在风险资产投资和金融风险管理中个体行为的金融经济学解释,
首先,引入相容风险度量定义,并构造了一个基于下方标准差的相容风险度量指标,它满足风险相依性和预期收益约束条件,并且可以帮助本文作者判别风险资产之间的二阶随机占优特性。
其次,比较并实证分析了在不同风险分配方式下风险分配结果的差异,及其满足的风险分配原则。还给出了不同风险分配方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证明Sharpe(2002,)的风险预算模型是在标准差风险度量下的贝塔风险分配方式。
再次,由于风险资产之间复杂的相关性,使得风险预算结果与头寸配置之间缺乏直观联系。William F.Sharpe(2002,)将边际风险解释为组合管理者对风险资产的隐含预期收益,从而给出了对风险预算结果的一种金融学解释.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当头寸配置变动后,组合风险预算值的分解表达式.并证明当头寸配置改变后,头寸配置变动(Lang-Short)组合中边际风险的符号可以反映出组合管理者对风险资产隐含预期收益的变动。本文还讨论了在风险共担中风险分配与风险对冲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命题(4.2.1)给出个体对冲风险的经济学动因以及对冲基金存在的经济学原理。借助单边Chebyshev不等式和Chernoff下界不等式,给出了在基于下方标准差的相容风险度量下,破产概率与经济资本准备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在相容风险度量下,风险资产组合的最优选择与风险资产的定价问题,并给出E[x],c(x)意义下有效风险资产组合的特征。通过这一关系可以判断风险组合偏离最优配置的程度,从而推广了Sharpe(2002,)中给出的均值-方差意义下的风险预算模型。
随后,借助Gollier(2001,)中给出的Mutualaty Principle,在状态空间中,比较了CARA和CRRA两种特殊效用函数下线性风险共担结果的差异。本文利用风险共担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在Maxkowitz均值-方差组合优化理论中个体的风险共担行为。通过分析可以清楚看到,利用资本市场来为个体提供风险共担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风险分散化方式.
最后,在风险资产头寸空间中,本文给出了多个个体之间形成帕累托有效风险共担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原有风险共担群体愿意接纳新个体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还分析了参予风险共担的个体数量对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的影响。本文给出了风险预算结果与风险共担原则之间的联系。即在均值-方差期望效用函数下,风险预算结果代表N人合作风险共担问题的均衡解。从而给出了风险预算模型的另一种经济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