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在职消费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在职消费的“代理观”和“效率观”。而这两种结论是否完全矛盾?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代理观”,而又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效率观”?影响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哪些?货币薪酬是否会影响管理者的职务费用?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同时,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者权力的过度膨胀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管理者权力理论认为,管理者有动机利用权力来寻租,滥用在职消费。而在声誉机制的作用下,能力较强的管理者不倾向于利用在职消费满足一己私利,而更愿意通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提升声誉,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赢得竞争性薪酬。张维迎(2005)认为如果管理者越注重自己的信誉和在市场的名声,那么他对薪酬激励的需求就越低。因此,为了维持并提升声誉,管理者能否自我约束,能否凭借其能力抑制在职消费的过度使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这些疑问使得探究管理者能力视角下,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在职消费、企业绩效以及管理者能力的度量,分别基于投入-产出效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声誉机制分析管理者能力视角下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职务费用、公司绩效和管理者能力的相关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借鉴DemeRjianetal.(2012)提出的DEA-TOBIT模型构建管理者能力指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管理者能力视角下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在职消费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代理观”;管理者能力与在职消费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能力强的管理者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较少地会通过在职消费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同时得出在民营和中央企业中管理者能力对于在职消费经济结果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但是在地方国企中不明显。其次,本文为研究货币薪酬如何影响职务费用,将样本分组比较,在低货币薪酬和高企业绩效的组中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表明当在职消费对货币薪酬有补充激励的作用时,在职消费有助于企业的经营,有积极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的结果,从正确看待在职消费,完善在职消费的监督机制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深化改革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