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其远低于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价格以及简易的制作工艺,近些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nanocrystalline solar cells, DSSC)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研究。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光阳极材料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有着极大影响。当前应用最广的光阳极材料是多孔二氧化钛纳米晶颗粒,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大量的染料分子及电解质,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电池效率。然而,光生电子空穴也容易在这种多孔纳米晶薄膜结构中的大面积晶界处复合,从而降低电池的转换效率。引入一维的纳米阵列结构如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阵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些一维结构中,纳米管阵列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质,使得它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光阳极材料,可望进一步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当前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有模板法,水热法,阳极氧化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阳极氧化法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因为它的制备工艺简单,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参数来调节如管长,管径等纳米管形貌。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阵列,研究了工艺条件对阵列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将其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面积为5cm×5cm的大面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研究发现,阳极氧化时间对纳米管的管长及顶端形貌起着重要作用。阳极氧化结束后,纳米管薄膜与钛片基底紧密相连。将阳极氧化后的钛片浸入饱和氯化汞溶液中可使纳米管阵列与钛片基体剥离,得到独立,完整的大面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2)制备出了两端开口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一般阳极氧化法得到的纳米管是底端闭合顶端开口的,但是两端开口的纳米管能增加染料及敏化量子点的吸附,在光伏领域更具应用前景。本文采用60V阳极氧化电压预氧化,之后再提高反应电压并增加反应电流密度,可以得到两端开口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形貌。(3)以FTO玻璃为基底、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光阳极材料,采用粘结法将阳极氧化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转移到FTO玻璃上组装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测试了其光电性能。由于粘结剂成分配比不同,退火后形成的二氧化钛阻挡层厚度不同,最后形成的电池的光伏性能也随之变化。研究发现,与二氧化钛颗粒的光阳极材料相比,由于纳米管阵列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以纳米管阵列作为光阳极组装的电池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外,随着二氧化钛阻挡层厚度的下降,电池的转换效率也随之提高。(4)由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在转移及退火过程中容易破碎,在阳极氧化后,我们直接以钛片为基底、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光阳极材料组装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研究了其光伏性能。在此过程中,研究了真空吸附作用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真空吸附作用,电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选择240名东北地区汉族成人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panoramic radiograph,PR)资料(女性101人,男性139人),测量各牙齿牙全长、牙根长、牙冠长、牙冠宽、牙髓长和牙髓宽等数据,利用
快速便捷指纹熏显柜是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温瀚、张秀莹、赵锋、陈俏伽共同研发完成的成果,该成果荣获第八届全国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rn1基本情况rn受特殊检
期刊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hilosophers in the recent debate regarding the case of de se subscribe to two theses—an existence thesis and an ascription thesis,as I
主动脉夹层是指突发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将中膜分离后而形成一真一假两个腔的双腔主动脉.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在法医鉴定中较为少见,现本文报道2例.
电击武器是目前我国及欧美警察部门及安保部门装备最为广泛的一种非致命性武器,因其应用范围广、危险系数低、效果显著等特点备受青睐,在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重要
学位
收集3例儿童在轿车内中暑死亡案例,对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体表面积、发生时间、在车内持续时间、发现时的环境温度和尸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3例儿童呈现
现场分析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环节,对案件的性质起决定作用,正确的分析有助于案件的侦破,反则误导.本例第一次现场分析,将案件性质确定错误,第二次现场分析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危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可生化性差,经生化处理后仍然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本文以重庆市某危险废物处置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25周的实际采样与监测,确定了在此期间内
CO中毒死亡现场在公安工作中并不少见,在现场勘查工作中,判断CO中毒死亡主要依据樱桃红色尸斑等尸体现象及现场CO来源,但在工作实践中,有些尸体现象并不明显,且通过前期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