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生活已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说以城市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为着力点,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群秉性。因此,反映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精神状态的文学样式——城市文学,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城市漫游者的形象源于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漫游者是文学、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漫游则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生活已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说以城市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为着力点,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群秉性。因此,反映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精神状态的文学样式——城市文学,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城市漫游者的形象源于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漫游者是文学、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漫游则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活动。漫游者是城市生活的独特产物,是城市景观的辩证观察者。虽然漫游者看起来宛如毫无社会责任感的旁观者,然而,他实则是街头符码的破译者,是在城市幻景中悠意穿行的侦探。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是德国文学史中第一部重要的大城市长篇小说,是德语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柏林再次成为德语现代文学的焦点。斯文·雷根那的处女作《雷曼先生》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柏林小说,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柏林这座城市在两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的弗兰茨,还是《雷曼先生》中的弗朗克,他们都是生活在柏林的小人物,同时也是这一大都市的―漫游者‖。两位主人公弗兰茨·毕勃科普夫和弗朗克·雷曼的故事与柏林这个大城市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德布林和雷根纳正是通过小说主人公在城市中的体验、他们的内心独白向读者展示20世纪不同时期柏林的城市形象。在对城市的书写过程中夹杂着作者青睐、倚重与想象的成分。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会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及创作心境,双重建构出对同一个城市不同的理解,左右着读者对于城市形象的主观臆想。同时,城市形象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变化左右着城市形象的发展变化。本文以两部以柏林为场景的作品《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和《雷曼先生》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细读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柏林形象。此外还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对小说文本中附着于城市主体上的意象进行解读,并探讨城市意象背后所呈现的精神指向和伦理诉求。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的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标志着过去40多年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目标导向实现了根本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同时,在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对新时代背景下的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特别是对作为和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最密
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官坝村的移民及其后裔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些移民在迁入地落地生根的社会重建过程,探寻移民社会的变迁规律。文章基于文献材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将宏观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村落调查相结合,考证了清至民国时期官坝移民的来源、移民的迁徙过程,探索了“合家坪”的建构与分裂、移民的家族化和移民家族的维系等问题,揭示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大潮在中国兴起,同时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在其中,一批写作者着眼于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了“非虚构”领域颇为引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书写现象。袁凌的社会问题书写以寻访深入、主题宽广深刻而著称,可被视为代表。近些年来,“非虚构”领域的社会问题书写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质。本文主要从创意写作的角度出发,以袁凌的创作实践为中心,并结合不同的作者作品,对“非虚构”领域社会问题书写的文本特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家庭工作增益理论探究员工家庭权力对工作表现(工作活力和前瞻行为)的积极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采用经验取样法,对114名已婚的在职员工进行连续10个工作天的日记体研究,多层次模型结果表明:(1)员工家庭权力与家庭-工作人际资本开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家庭-工作人际资本开发在员工家庭权力与工作表现(工作活力和前瞻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员工家庭权力感越强,家庭-工作
教育公平是社会长期和高度关注的焦点。实现教育公平,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实现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没有教育机会均等就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很不平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面临诸多困难。而且,不能享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学生群体,也同样存在于教师群体。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A区教育发展
在现阶段的语言测试中,写作测试多采取基于话题的行为测试的模式,即考生需根据某一话题进行写作。针对此背景,国内外诸多研究针对写作测试中的话题影响展开,但未取得共识。同时,国内针对写作测试中的话题影响研究较少,尤其是大规模高风险的测试。本研究旨在探究考研英语写作B部分话题对考题难度和考生表现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话题的写作任务对考生分数和文本特征的潜在影响,来检验话题是否构成了威胁考试效度的构念无关因素
初中阶段的乒乓球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一个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乒乓球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导学式教学法应用于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探究导学式教学法在初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且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激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本文以导学式教学法在中学阶段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的实际状况,选取了河北省邢台市临城镇
流动人口是社区中一个重要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到,丰富流动人口社区生活,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的渠道。近年来,流动人口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服务需求等方面发生着改变:流动人口不仅是社区服务的接受者,还应当成为社区事务重要的参与者,社区治理潜在的贡献者,流动人口是社区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关注流动人口需求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流动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提出使得市场上的股票收益与风险联系起来,但市场风险并不足以解释股票全部的收益,因此各种金融异象的研究开始兴起。从我国A股市场成立以来,也存在各种金融异象。市场上的信息由于可获得性不及时以及投资者非理性交易等原因,导致金融异象无法被及时被套利交易消除,Beta异象就是其中之一。Beta异象在定价模型发展初期被Black(1993)发现,对传统CAPM模型的倾斜角度提出质疑,并指出,
一个从未接触过现代媒介的族群在当代如何借助媒介立足,媒介又如何重构族群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本研究以文化记忆理论和族群认同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罗布人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是如何,在当代又如何被媒介重构等问题。研究发现,当代罗布人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的媒介重构过程主要包括记忆的书面化、记忆的影像化和记忆的空间化三个阶段,即是口传媒介向书面媒介发展、书面媒介向影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