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民族社会化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父母或同伴为民族社会化信息的传递者来探讨青少年民族社会化内容,很少有研究考虑家庭以外的环境。学校也是民族社会化信息传递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青少年民族社会化信息的重要传递者。在本研究中,将教师民族社会化界定为,在学校环境下,教师向学生传递有关民族的特征以及如何处理民族之间关系等信息的过程。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通过编制教师民族社会化问卷,调查学校环境下,青少年学生报告教师向他们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类型、特征及其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研究一通过开放式问卷初步探索教师民族社会化的内容,为研究二《教师民族社会化问卷》的编制提供实践性依据。以云南省德宏州3所中学的3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报告教师向他们传递了文化社会化、促进和睦、报告权威、传承传统、鼓励忽略、关心学习、民族政策、偏见歧视八种民族社会化信息。研究二采用自编的《教师民族社会化问卷》,对云南省德宏州、文山州、楚雄州、西双版纳州、大理州等少数民族自治州的2000名小学、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1787份效问卷。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发现,青少年报告教师向他们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包含民族人物事件、风俗信仰、偏见准备、促进本族发展、促进和睦、报告权威、鼓励忽略、关心学习、民族政策、传承传统、偏见歧视11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得到的结果是,11个维度,49道题目构成的《教师民族社会化问卷》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规定的问卷的要求。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的ɑ系数在0.67-0.73之间。研究三采用《教师民族社会化问卷》、《民族认同问卷》考察教师向青少年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类型的特征及其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促进和睦、关心学习、民族政策、传承传统、偏见歧视这五个维度上差异显著。(2)三个年级的学生除了在报告权威这一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外,在其余十个维度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年级学生的民族认同的差异也显著。(3)民族人物事件、风俗信仰、促进本族发展、促进和睦、报告权威、鼓励忽略、关心学习、民族政策、传承传统这十个维度与民族认同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十个自变量对于民族认同的解释力达到35.2%,促进本族发展和传承传统得分越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越强,但偏见准备、报告权威、鼓励忽略这三个维度对民族认同的回归分析结果不显著,说明教师向学生传递这三类信息并不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民族社会化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是作为教师向青少年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的有效测量工具。(2)教师向学生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包含民族人物事件、风俗信仰、偏见准备、促进发展、促进和睦、报告权威、鼓励忽略、关心学习、民族政策、传承传统、偏见歧视十一个种。(3)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大部分民族社会化信息与学生民族认同存在积极的关系,促进本族发展和传承传统对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的预测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