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PCR技术在婴幼儿肺炎细菌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多重PCR探针熔解技术在婴幼儿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方法】  1. 研究对象  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出院确诊为肺炎的行纤支镜检查的176例婴幼儿纳入登记表,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数据缺失的病例,最终共计选择120例。  2. 制定登记调查表  参照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相关文献,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详见附录二)。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年龄0岁—3岁,评判一致者纳入研究,在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数据由第三名资深医师进行评估,两位医师获得共识者纳入研究,存在分歧者排除。最终共计选择120例,其中细菌感染组93例,非细菌感染组27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求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纳入标准:  ① 符合肺炎,参照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罗音;胸部X线或CT提示渗出性病变;重症肺炎患儿可累及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在肺部表现的基础上出现全身其他系统受累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② 无菌性体液细菌培养阳性(BALF定量培养出105CFU/mL及以上单一菌种;痰培养定量培养出107CFU/mL及以上单一菌种,或者两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细菌(105~106)CFU/mL);③PCT≥0.5ng/mL;④CRP>8mg/L;⑤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20%;同时满足①、②或者①和③、④、⑤中任意两条者考虑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  排除标准:  ① 支原体感染;② 真菌感染;③ 严重免疫缺陷;④ 严重免疫抑制;⑤ 支气管异物患儿;⑥ 某些特殊肺部疾病如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结核等。  3. 收集BALF  样本收集后置于-80度冰箱储存。最后将样本置于含有冰块的保温瓶中将BALF标本寄送至厦门大学分子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在1个PCR反应管内同时检测17种病原体及1个 mecA 耐药基因。本研究只对细菌感染进行分析(详见附录一)。  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的处理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分析,诊断效能的评价采用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对计数资料以数值及百分比表示,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四格表采用Kappa值一致性检验。  【结果】  1. 在120例BALF中,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均为单菌株。多重PCR探针熔解技术从67例标本(另外53例标本为阴性)中共检测出85株病原菌和肺炎链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分别携带mecA耐药基因,另外2种酿脓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未检出。  2. 多重PCR的阳性率是67.7%,培养的阳性率是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重PCR提高了较难培养细菌的检出率,且显著提高了肺炎链球菌(P=0.0001)、卡他莫拉菌(P=0.01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P=0.002)。两种方法联合将病原菌的检出率从25.8%提升至74.2%。  3. 本研究多重PCR的敏感度是0.677,特异度是0.852,且PCR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尚可,该诊断试验有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  多重PCR探针熔解技术能够高通量、快速诊断细菌性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鉴别诊断婴幼儿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性病原学的种类,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其他文献
前言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特点是视网膜前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的形成。目前,PDR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PDR的
第一章HMGB1促进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
期刊
阿片类药物作为较强的镇痛剂,常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但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所致的神经损害明显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近些年阿片类药物神经损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自主性的有序死亡,也是多种神经毒性物质细胞毒性效应作用的结果。现已证实,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基本机制与其它类型细胞的凋亡机制相同。当前人们尚未阐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但已
期刊
目的:研究正常血糖大鼠及高血糖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探讨高血糖对脑缺血后GLUT1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法
背景和目的: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危害一直鼓励人们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术中异体输血。术前采集自体血、术中细心的止血、术中及术后失血回输和术中严格掌握输血的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