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滨海(江)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滩涂围垦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浙江省滩涂围垦生态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浙江省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了相关的软件管理系统。基于此,本文以浙江上虞市滩涂围垦区域为例,对围垦前、后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评价,得到结果如下:首先,本文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模型,提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1)全面性与针对性原则;(2)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3)系统性与相关性原则;(4)专用性与通用性原则。其次,基于全面性和因地制宜等诸因素的考量,构建了由1个目标层的总评价指标、3个准则层的分评价指标和24个措施层的具体评价指标三个等级层次所构成的浙江省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开发了以该生态评价体系为框架、以J2EE架构为系统平台、以网络数据共享为技术手段,可编程的多层体系结构的软件管理系统。本文研究表明,滩涂围垦区域的土壤表层盐分、有机碳以及水体的pH值、电导率在时间和空间结构上具有较高的变异性。世纪丘的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较低,而69丘的土壤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在围垦前水体的pH值、电导率较高,而在围垦后较围垦前相应降低。在同一历史年代的滩涂围垦区域内,与种植蔬菜、棉花的土壤相比,种植水稻、杂草的土壤固碳能力更强。此外,运用建立起来的生态评价体系和软件管理系统,对浙江省上虞市滩涂围垦区域内的“八四丘(海涂试验农场)”和“世纪丘(正在实施围垦工程建设中)”复合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综评得分分别为80.7和65.3。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滩涂围垦区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更好地实现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