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内蒙占河段处于黄河上游的最下段,上起宁夏石嘴山市,下迄头道拐,全长673km,该河段穿越乌兰布和沙漠与库布齐沙漠,属于典型的沙漠河流。近几十年来,黄河内蒙古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形成类似于黄河下游的‘悬河’问题,并且有发展成“二级悬河”的趋势。黄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河床的行洪、行凌能力降低,洪灾、凌灾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历年水沙条件的变化特征以及洪水的冲刷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本论文首先通过统计分析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四个主要水文站1952-2010年间径流量、输沙量以及洪水期间流量的变化特征,确定黄河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以及水资源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2012年黄河内蒙古河段三湖河口水文站天然洪水过程的实测数据,对该次洪水过程的水文要素特征,以及悬移质泥沙粒径分布、输移特性进行分析,以初步揭示洪水对黄河内蒙古河道淤积泥沙的冲刷效应。 通过以上研究,初步取得了以下结论: 1.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含沙量存在丰枯相间的年际变化趋势,而在1990年以后,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并且,年沙量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年水量的变化幅度。 2.随着天然洪峰流量的减小和引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洪水出现的几率大大减小。较大洪峰流量基本消失,洪水多以小洪峰的形式出现。1990年以前大流量历时较长,输送泥沙主要依靠大流量,1990年以后大流量历时缩短,小流量历时增长,汛期占全年水量的百分数减少,大于2000m3/s的流量过程很少出现,输送泥沙只能依靠小流量。 3.2012年汛期三湖河口水文站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大、洪峰过程在河段内持续时间长,洪水起涨和消退缓慢,峰形矮胖的特点。汛期,随着流量的增大,水位与含沙量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该河段输送悬移质泥沙的能力并不完全受制于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宁蒙河段泥沙的侧向入汇有关。 4.2012年汛期三湖河口水文站的洪水过程在四个流量范围下,输送的泥沙主要为小于0.05mm的细颗粒泥沙,在2000m3/s左右的流量下就能输移通过;对于大于0.05mm的泥沙输送效果不好,该粒级的泥沙百分含量约为25%~40%;而对粒级>0.1mm粗颗粒泥沙的冲刷效果更差,该粒级的泥沙仅占到5%~15%。由于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的泥沙主要为粒径大于0.1mm的风成沙,而且大流量洪水容易导致河岸坍塌入黄。另外,由于气候变化降水减少与河套灌区引水灌溉等人类活动,致使黄河上游没有剩余的水资源可用来蓄洪。因此,仿照黄河下游,利用人造洪峰对内蒙古河道淤积泥沙进行冲刷效应的可行性不好,也不切实际。